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大学生慈悲心的维度结构,据此编制大学生慈悲心量表,并初步了解大学生慈悲心的现状。通过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评定与讨论法、开放性卷调查等方法,确定本研究所编量表的理论维度,并据此形成初始问卷。在初测之后,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多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多次删题之后,最终得到与预先理论构想相吻合的四个维度: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慈善利他和为人欢喜,并形成再测问卷。在再次施测之后,对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以及正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形成正式问卷。然后再将正式问卷进行施测,并对所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从而初步了解大学生慈悲心的现状。结果表明:(1)大学生慈悲心量表包含四个维度结构:即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慈善利他和为人欢喜。(2)大学生慈悲心量表及其分维度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为0.816、换位思考为0.790、感同身受为0.754、慈善利他为0.744、为人欢喜为0.662)和重测信度(总量表为0.788、换位思考为0.806、感同身受为0.783、慈善利他为0.727、为人欢喜为0.658),以及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总量表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6~0.8之间;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2~0.4之间;拟合指数也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3)大学生在慈悲心量表上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M>3),具有较高水平的慈悲心。(4)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慈善利他和为人欢喜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女生的慈善利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t=2.088,p<0.05),女生的为人欢喜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059,p<0.05)。(5)大学生慈悲心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大一学生的慈悲心水平最高,大二年级的大学生慈悲心水平最低;在大学三年级,慈悲心水平出现回升现象。(6)不同专业性质的大学生在慈善利他和总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文史类学生的慈善利他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得分(t=9.040,p<0.001),文史类学生的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t=4.795,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