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出水、出土和传世的克拉克瓷盘为研究对象,参照文献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模件化理论,艺术图像学、考古类型学、比较美术等研究方法,以期较全面的分析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的模件体系。首先,对克拉克瓷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做简单概述,并推理出当时克拉克瓷盘外销需求的大批量和多样化的特点。并指出克拉克瓷盘生产中这些相互矛盾的要求恰与德国艺术史学家雷德侯提出的“模件”体系的实现目标相契合。其次,以模件体系的实现阶层,即模件化的创作过程来分析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模件的种类和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出其模件名称、来源、元素表现方式、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组合方式和三种常见组合结构(上下结构、半包结构、独体结构),以及新单元的实现,来完成模件体系的构筑。最后,论文通过系统探讨,进一步论述了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模件体系的形成原因与其模件化生产的作用。并阐明克拉克瓷盘的商品属性是形成其模件体系的基本原因,创作主体局限的思维模式以及版画、文人画等其它类型化艺术形式也加强了其模件化的形成。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模件化生产的直接作用是导致了当时生产过程中高度紧密的分工形式,维系了社会关系;同时进一步反作用于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模件体系的成立。在当下,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模件化装饰的优势能给艺术化商品的装饰部分提供借鉴,并能辅助考古工作者修复和研究克拉克瓷盘。笔者通过对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模件体系的研究,予以拓展克拉克瓷盘主体纹饰的研究思路,同时以专题形式进一步深化“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