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大观霉素配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制备了复方盐酸林可大观霉素注射液,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体外抑菌活性及安全性进行考察,为该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制备及质量控制通过预实验,确定复方盐酸林可大观霉素注射液的配方组成,采用L9(33)正交试验运用极差法来进行因素水平分析,从而确定最佳处方,作为制备该注射液的处方:5 g盐酸林可霉素,10 g盐酸大观霉素,0.01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 mL聚乙二醇-400和0.2 g焦亚硫酸钠,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0 mL。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对该注射液进行澄明度和酸碱度检查,符合规定。2.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稳定性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波长为203 nm处测定该复方注射液中盐酸林可霉素的含量,其在0.2 mg/mL3.0 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该复方注射液中盐酸大观霉素的含量,其在浓度为0.1 mg/mL0.8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重复性、回收率、精密度均良好。本研究从3个方面考察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在自然光照射下,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分别下降了1.28%和1.34%;在日光灯照射下,二者含量分别下降了1.53%和1.68%。在高温条件下,二者含量分别下降了1.17%和1.51%;在低温条件下,二者含量分别下降了0.98%和1.28%。在长期加速试验中,二者含量分别下降了1.26%和1.61%。说明该注射液比较稳定。3.体外抑菌试验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大观霉素对常见5种细菌的MIC和MBC;采用棋盘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大观霉素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对于5种细菌的MIC分别为:512、256、0.5、0.125、16μg/mL,MBC分别为:>128、>128、>128、8、32μg/mL;盐酸大观霉素对于5种细菌的MIC分别为:16、32、32、64、16μg/mL,MBC分别为:16、64、64、>128、16μg/mL。二者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对于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表现为相加作用。4.安全性试验采用简化寇氏法测定了复方盐酸林可大观霉素注射液(剂量以盐酸林可霉素与盐酸大观霉素的和计算)对小鼠的LD50为3 548.13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3 126.08mg/kg4 027.17 mg/kg,该药物属于低等毒性药物。该注射液无肌肉刺激性,无热原,在临床上用药比较安全。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复方盐酸林可大观霉素注射液进行处方研制、质量控制、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稳定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试验,为该复方注射液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