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类抗疟药动物体内药动学及体外代谢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蒿素类药物在疟疾治疗中,最大的不足是复发率高。体内实验已发现连续多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后,血药浓度未能达到稳态,相反较第1日的血药浓度有大幅度降低,这种时间依赖性药动学被认为是由自身诱导代谢的结果,直接导致该药的复发率高。体内实验同时发现连续用药后半衰期基本不变,因此推测自身诱导代谢主要诱导了首过代谢,对系统清除影响不大,因而造成口服总体清除率(CL/F)增加,而对半衰期影响不大。静注给药能避免首过代谢,因此在本实验中通过比较口服和静注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的第5日药动学,考察给药途径对时间依赖性药动学的影响,研究首过代谢在自身诱导代谢中的作用。另外,通过肝微粒体体外孵化实验,考察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在不同处理组大鼠肝微粒体孵化后药物的代谢情况。一、青蒿素在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犬血浆中青蒿素(Artemisinin, ART)的浓度。以蒿甲醚(Artemether, AMT)为内标,采用乙腈和10 mmol·L-1醋酸铵(含0.1%甲酸)溶液(85:1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Agilent-C18(50×4.6 mm, 1.8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00.2→209.1(ART)和m/z 316.1→267.2(AMT)。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 - 500.0 ng·mL-1,浓度定量下限为2.0 ng·mL-1。健康犬1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口服方式连续给药5日,每日1000 mg,另一组采用静注方式连续给药5日给药,每日60 mg,各组分别于第1日、第5日采血,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口服组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为实测值。以半对数作图法,由消除相末几个浓度点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k计算t1/2,利用软件计算AUC0-t、AUC0-∞。第1日口服给药后Cmax为29.1±9.9 ng·mL-1,Tmax为1.9±0.7 h,t1/2为2.6±0.6 h、AUC0-t为88.2±26.8 h·ng·mL-1,AUC0-∞为93.5±28.0 h·ng·mL-1。连续5日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已基本测不出,未求算药动学参数。静注组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得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初始浓度C0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C0、k计算V、t1/2。k和V的乘积即CL, C0和k之比算AUC0-t。第1日静注给药后的,t1/2为0.9±0.7 h,CL为27.8±12.9 L·h-1,V为26.0±10.6 L,AUC0-t为3568.9±3902.2 h·ng·mL-1。静注连续给药5日后的t1/2为0.2±0.04 h,CL为20.8±9.5 L·h-1, V为7.5±4.5 L,AUC0-t为3363.7±1375.9 h·ng·mL-1。口服第5日组给药后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次给药组,静注组第5日给药后t1/2、CL、AUC0-t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降低,而静注给药未发现类似现象,表明自身诱导代谢主要影响了首过代谢过程,此外该药在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远低于静注给药。二、双氢青蒿素在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犬血浆中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的浓度。以青蒿素(Artemisinin, ART)为内标,采用乙腈和10 mmol·L-1醋酸铵(含0.1%甲酸)溶液(65:3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Agilent-C18(50×4.6 mm, 1.8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67.2→163.1 (DHA)和m/z 300.3→209.2 (ART)。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 - 500.0 ng·mL-1,浓度定量下限为2.0 ng·mL-1。健康犬1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口服方式连续给药5日,每日160 mg,另一组采用静注方式连续给药5日给药,每日60 mg,各组分别于第1日、第5日采血。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双氢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口服组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为实测值。以半对数作图法,由消除相末几个浓度点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k计算t1/2。利用软件计算AUC0-t、AUC0-∞。第1日口服给药后Cmax为57.6 38.5 ng·mL-1,Tmax为2.1±0.7 h, t1/2为2.8±0.8 h,AUC0-t为165.4±77.6 h?ng·mL-1,AUC0-∞为177.8±71.7 h·ng·mL-1。连续5日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已基本测不出,未求算药动学参数。静注组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得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初始浓度C0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C0、k计算V、t1/2。k和V的乘积即CL,C0和k之比算AUC0-t。第1日静注给药后的,t1/2为0.4±0.1 h,CL为114.7±46.3 L·h-1, V为61.8±37.9 L,AUC0-t为574.8±162.3 h·ng·mL-1。连续5日静注给药后的t1/2为0.5±0.1 h,CL为101.6±43.6 L·h-1,V为61.8±37.9 L,AUC0-t为722.7±396.9 h·ng·mL-1。口服第5日组给药后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剂组,静注组第5日给药后V、CL、AUC0-t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降低,而静注给药未发现类似现象,表明自身诱导代谢主要影响了首过代谢过程,此外该药在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远低于静注给药。三、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动力学将40只健康SD大鼠分为8组(完全空白组、口服溶剂对照组、ART多剂量口服组、DHA多剂量口服组、ART多剂量静注组、DHA多剂量静注组、ART静注溶剂对照组、DHA静注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5日,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应用液质联用分析方法考察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在不同处理组鼠肝微粒体中的孵化情况。通过药物和肝微粒体孵化一定时间后剩余药物浓度,计算代谢率。青蒿素与完全空白组、口服溶剂对照组、ART静注溶剂对照组、ART多剂量口服组及ART多剂量静注组微粒体中孵化60 min后,代谢率分别为35.3 %、37.3 %、39.2 %、53.2 %、36.6 %。双氢青蒿素与完全空白组、口服溶剂对照组、DHA静注溶剂对照组、DHA多剂量口服组组及DHA多剂量静注组微粒体中孵化60 min后,代谢速率分别为44.6 %、47.1 %、44.1 %、51.8 %、38.7 %。ART口服组代谢速率大于其他对照组,DHA多剂量口服组代谢速率略大于其他对照组,但ART、DHA多剂量静注组无类似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品的外观、营养、口感、滋味等方面都是人们考查的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对腌制辣椒制品的研究集中在菌种的选择、风味物质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力量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本论文从新中国媒体体制变革的历史入手,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大建筑将我们包围起来。人们与大自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现在城市人大部分的生活环境都是在室内,而与
陈庆祥教授认为,对于外感咳嗽,首先应该立足鉴别诊断,突出脉诊技巧;其次,区别不同外邪,细辨证候特征;治疗上,应深谙古方本质,加减机圆法活;调摄方面,要重视生活调养,饮食防治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其独立性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面临着严重问题。从历史、政府部门、市场环境、被审计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
对一种新型膜盘式柔性联轴节抗疲劳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膜盘式柔性联轴节载荷谱的确定、有限元应力分析、疲劳寿命估算、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的有关处理方法。针对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