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面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五四以来以追求“科学”与“民主”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思潮迅速转型为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抗战文化运动。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也以史学为战斗武器,迅速地融入到抗战文化运动中去,为鼓舞中国广大军民的士气,推动全面抗战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战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重要阶段。在“抗日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影响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历程,逐步改变过去轻视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传统的种种认识,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历史的具体研究相结合,在史学理论与方法、断代史、通史、民族史、社会史、人物史等诸多史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方式进一步丰富,传播渠道也得以拓宽,对中国社会各界的影响日趋扩大。本文主要就是以这一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时一些重要的历史理论刊物上所刊发的学术论文,解读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出版的一系列历史著作,并结合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相关文件,全面展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方法、社会功能和研究范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全文包括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 在绪论中,笔者主要从简略追述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并从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说明了论文的选题缘由。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论述了抗日战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转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简略分析了抗战的全面爆发对中国文化思潮的影响;最后着重分析了全面抗战的爆发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解读文本的方式指出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目标。 第二部分论述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与史学成就。首先是对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做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划分;然后总结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各个史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最后还从专业研究机构的设立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