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STEAM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开展STEAM课程日益增多,随之而来是一系列STEAM课程设计问题。笔者在教育实习中担任四年级STEAM《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教学,发现这类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容易出现形式“固化”、内容“难化”的问题,而且学生也没能循序渐进的学习,很容易失去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优化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框架,保证学习内容的层层递进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基于工程挑战赛项目的STEAM课程设计一般过程:以建构主义课程观和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调查学生需求,对学情进行分析(包括涉及到的知识点),形成课程目标,在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中要对情境、任务、探究形式进行设计,而课程内容决定了课程具体目标的制定。接下来重点对需求、学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分析:(1)学生需求包括知识需求、思维需求和隐性需求。(2)学生学情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与STEAM相关的学科课程知识:科学、数学、美术)。(3)课程目标包含相互融合、促进的“知识、思维、能力、创新、价值观”五维目标。(4)课程内容的选择中要融合S、T、E、A、M和设计与制作要素;内容的组织中以“科学探究”为基础,根据“引导性活动、挑战性活动、开放性活动”使内容呈现“螺旋上升”的组织形式。接下来,以L小学四年级STEAM《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运用行动研究、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改进设计。另外,又以三个项目为载体进行再研究,设计针对四年级的STEAM《设计与制作》课程,为STEAM设计与制作类课程开发者提供可以参考的实例。对L小学完善《设计与制作》课程提出六点建议:(1)选择学生感兴趣并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2)在项目之间上采取“螺旋上升”的组织关系。(3)情境选取要真实、有效。(4)问题导向要清晰表达。(5)任务设置综合考虑变量多少以及难易。(6)探究流程灵活进行。对STEAM课程设计者提出两点建议:(1)在课程目标设计中,知识目标要依学生兴趣选择包含STEAM知识的目标,思维目标包括问题解决思维和设计思维,能力目标用逻辑线明确,创新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根据课程要素分析确定。(2)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的课程内容为“融合S、T、E、A、M、设计与制作要素”的工程类项目,在内容组织上要按照探究过程中变量多少以及难易程度层层递进,遵循“螺旋上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