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RNA005962在炭黑纳米颗粒致呼吸道上皮细胞DNA损伤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炭黑是指在燃料发生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目前已被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组织的2B类致癌物质中。炭黑颗粒在药理学中的毒性破坏作用力与它们颗粒的尺寸大小紧密相关。与传统的微米级炭黑颗粒环境化学物相比,纳米级的炭黑颗粒所诱导的细胞受到损伤较为严重。研究证据表明炭黑纳米颗粒不仅可以引起细胞毒性、加重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可以造成DNA链损伤。环状RNA是非编码RNA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在化学物暴露所致机体健康效应中,环状RNA发挥重要调控功能。因此探讨circ RNA在炭黑纳米颗粒致DNA损伤机制中的作用,可以从表观遗传学层面更深入地阐述并揭示炭黑纳米颗粒引起的致病机制。建立接近环境实际暴露水平的炭黑纳米颗粒致呼吸道上皮细胞DNA损伤模型,寻找功能circ RNA并探讨其在炭黑纳米颗粒致人呼吸道上皮细胞DNA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EM对炭黑纳米的颗粒物表征进行鉴定。根据颗粒物实际暴露阈值、颗粒物在肺内沉积的相关文章以及MPPD软件模型等数据进行了折算,确定了体外细胞模型及体内动物模型构建的暴露剂量。选择16HBE、BEAS-2B细胞和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实验构建了炭黑纳米颗粒导致DNA损伤的模型,通过CCK-8、LDH和ROS实验检测细胞的活力及氧化应激水平。通过ELISA、Western Blot、中性彗星实验来检测8-OHd G、γ-H2AX、DNA双链断裂等DNA损伤指标。体内实验中运用Western blot和q-PCR,评估炭黑纳米颗粒暴露小鼠肺部DNA损伤发生情况。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q-PCR挑选差异circ RNA。构建circ RNA干扰、过表达的研究体系,联合炭黑纳米颗粒暴露,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中性彗星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检测到circ RNA005962表达改变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ROS、8-OHd G及γ-H2AX等DNA损伤指标的影响。通过RNA pulldown实验确定circ RNA005962特异性结合蛋白,并在联合炭黑纳米颗粒暴露下,通过Western Blot及q-PCR对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行验证。结果炭黑纳米颗粒在溶液中为纳米粒径,DLS为258.84±3.34nm,Zeta电位为-57.54±0.44。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炭黑纳米颗粒可以抑制细胞活力、诱导细胞ROS水平升高及DNA氧化损伤发生,且炭黑纳米颗粒引起的DNA损伤水平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暴露组还是在高暴露组,炭黑纳米颗粒均能引起小鼠DNA损伤发生,高暴露组DNA损伤水平更为严重。circ RNA005962在炭黑纳米颗粒暴露组中呈现高表达。circ RNA005962干扰联合炭黑纳米颗粒暴露后,DNA损伤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过表达circ RNA005962联合炭黑纳米颗粒暴露,DNA损伤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表明circ RNA005962在炭黑纳米颗粒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反应中发挥调控作用。RNA pulldown实验证明circ RNA005962可与RNA结合蛋白FUS直接结合,并受FUS正向调控;circ RNA005962可结合DNA修复蛋白LIG4。干扰、过表达circ RNA005962后联合炭黑纳米颗粒暴露后,circ RNA005962可正向调控LIG4水平,进一步证实circ RNA005962在DNA损伤过程中发挥调控功能。结论1、CBNPs可以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小鼠肺部的DNA损伤,在此过程中circ RNA005962发挥促修复基因的功能。2、在CBNPs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过程中,circ RNA005962与FUS直接结合并受其正向调控;同时circ RNA005962与LIG4直接结合并正向调控其表达,进而调控DNA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血浆酰基肉碱特征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方法ASD组患儿为2014-2019年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心理门诊的患儿,符合以下纳入标准:DSM-5、ADI-R及ADOS,年龄介于1~14岁。ASD组:根据发育商(DQ)或智商(IQ)得分高低分为高功能组(≥70分)和低功能组(<70分);根据孤独症评定量表得分高低分为重度组和轻中度组;根据有无倒退现象分为
学位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探索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最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TCP1复合物伴侣蛋白(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complex,CCT)在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
研究背景与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而且膀胱癌较高的复发率导致其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以及后期的预后和耐药性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LINP1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LINP1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LINP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尚无人研究
学位
学位
目的血小板的高反应性是糖尿病的明显特征之一,而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激活后,其包含的mi RNA会转移至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中,从而调节VSMC的表型转换。在糖尿病的情况下,血小板中的mi RNA缺乏导致无法调节VSMC表型转换。因此,控制血小板中的mi RNA表达可能为糖尿病的血管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根据WHO在2020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breast cancer,BC)已超过肺癌,成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预计在2021年底,将有超57万名女性被新确证为乳腺癌,将有超过9万名女性死于乳腺癌。近年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不断的更新迭代,无论在化疗方案的多样性,还是手术方式更新和放射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不断进步,都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获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