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如果说竞争能给人带来活力与效率的话,那么合作则能给人们带来和谐与效率。区域旅游合作作为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提升区域旅游业发展质量、改善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实践区和示范区,在近30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发展模式。基于此,本研究在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城市进行深度访谈等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总结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基本类型,并系统梳理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对策选择。期望一方面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前瞻性观点,另一方面对我国其他区域正在开展的旅游合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指导。
首先,论文系统梳理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演进轨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合作探索起步时期(1979年-1991年)、合作发展推进时期(1992年-2002年)、合作稳步提升时期(2003年-2006年)、合作加速深化阶段(2007年-至今)四个阶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经过四个时期的探索创新,在合作理念、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以及合作形态等四个层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当前,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合作,同时这也是一个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
其次,依据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构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主要由合作形成先决条件、合作形成动力机制、合作形成阶段过程以及合作形成主要成果四个具有内在逻辑的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依据合作的主导型、合作领域等要素,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归纳为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合作模式、政府推动型的旅游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的旅游合作模式、行业引导型的旅游合作模式以及项目驱动型的旅游合作模式等五种基本类型。
最后,根据对政府、企业等深度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将当前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面临的障碍归纳为体制机制层面障碍、合作利益层面障碍、合作运营层面障碍、政策支持层面障碍等四个层面的障碍。依据国际发展经验,结合长三角区域实际情况,从加强基础研究、增强信息互通、强化政策效应、统一服务标准、完善合作管理、创新合作理念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对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