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唐山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促进休闲农业优化发展,探究唐山市域范围内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及其合理性,研究以调查获取的190个休闲农业园区为样本数据,基于GIS平台,采用多种量化方法,对园区数量与发展演化特征、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以及典型园区的遥感解译标志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唐山市49.47%的休闲农业园区分布在北部山区,中部城区园区数量次之,且多为普通园区,园区整体呈较为明显的“聚核”状聚集发展特征。同时发现,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农业科技三种类型是唐山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且农事体验类呈近城集中、细碎化发展趋势,休闲观光类呈大面积远郊集中发展,农业科技类多以政府主导为主,占地面积有增大趋势,但分布较为随机。在发展阶段上,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大体一致,可以划分为萌芽、初始及起步、品质打造及快速发展、暂时稳定等四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西北—东南”向延伸,“东北—西南”向集聚收敛的演化特征。研究区休闲农业发展与空间分布受经济水平、客源市场、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呈比较明显的“近城”、“沿路”聚集态势,以及明显的近城与远郊圈层集中分布特征,且近城园区建成时间普遍早于远郊。但是,目前休闲农业和交通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力度较差,交通对其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研究认为,全市休闲农业虽进入暂时稳定发展阶段但聚集程度仍不够,空间分布也不均衡,建议在原有的中北部聚集区着重开发周边资源,实现休闲农业的片状和带状发展,建议重点建设以丰润区为核心的“十字带状”休闲农业旅游走廊,不断推动南部和东部休闲农业的发展,以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图47幅;表37个;参9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