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之维——郁达夫前期小说的一种解读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da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前期小说的基调被研究者认为是感伤,色调灰暗,他笔下的人物常常陷入缺乏的处境中,缺乏尊严,爱情,亲情,安宁,容易被生活伤害,被伤害后又因为自身的无力和怯懦而无法报复。他们受到伤害后不能报复产生的诸种情感被舍勒称为怨恨。本文借用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思·舍勒提出的怨恨理论分析郁达夫的前期小说,希望在怨恨的视角下得到一些新的元素。随着分析的深入,发现舍勒的怨恨理论和郁达夫笔下人物有着很多吻合,那些人物受到伤害后的情绪反应和应对往往符合舍勒对怨恨的定义和分析。本文通过对郁达夫前期小说里怨恨的分析,考察了郁达夫前期小说里人物的怨恨形态,导致怨恨产生的原因,郁达夫前期小说里体现出的对悲剧命运的态度。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为四节,分别分析郁达夫前期小说里体现出的不同怨恨形态,分别是家国怨恨,情爱怨恨,寒士怨恨,家庭怨恨。第二章分为三节,从外部和内里两个方面对郁达夫前期小说中人物的怨恨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首先是人物的生存状态:缺乏,其次是人物的骄傲和受到的伤害对怨恨的双重滋养,第三是人物的脆弱性。第三章分为四节,分析郁达夫前期小说中人物的怨恨行为方式,他们对生命中痛苦的态度,以及他们生产出怨恨后又以怨恨作为武器对痛苦进行另类的抗争,怨恨也让他们被孤独和死亡的阴影笼罩。
其他文献
本研究坚持运用整体性与相关性观念,对各部宋编总集的流传、版本、散佚等情况作统计分析,并对宋散佚总集目前流传下来的序、跋、评点、批注进行收集、整理。在查阅大量宋编总集
介绍了用三脂肪胺从煤灰酸浸矿浆中直接萃取铀的试验与工厂应用结果.接触相比(Vo/Va)大于3,经4级逆流萃取,萃余矿浆的液相中ρ(U)小于5 mg/L,负载有机相中ρ(U)为3~4.5 g/L,
汤药与点滴有啥异同  古人云:汤者荡也。荡有激荡之意,中医的汤药就是用水来冲荡体内的病邪,有涤荡体内毒素的作用。人体70%是体液,用汤药治病契合《易经》取类比象的道理,涤除体内湿邪、病邪。现代医学的输液从中医的角度讲,类似于中医的汤剂,只不过一个是滴注一个是口服。滴注时的西药,有时因药物偏凉反而会有助湿的副作用。汤药则没有这个问题。    最好用砂锅白开水  武国忠医师说,熬药最好用砂锅,陶器、搪
期刊
血糖高并不等于是糖尿病。正如发烧不等于是细菌感染一样。人在身体或大脑劳累、气候变化、偶尔吃多一点的时候都会导致血糖高。甚至人到医院测量血糖时乘电梯到诊室或者爬楼梯到诊室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当今中国人空腹、餐后血糖普遍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血糖正常值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中国人普遍还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这必然比以蛋白质为主食的人餐后血糖高。而who是以西方人为标准制定的。对西方人来说是血糖高,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