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类不仅仅关注知识产权怎样创造科技腾飞、提高生活品质、推动经济增长,也开始致力于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担保融资价值。商业银行授信贷款传统的担保方式主要是有体物的抵押、质押及保证,由于知识产权的波动性、不稳定性,知识产权质押并非他们乐于接受的担保方式。但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有形资产十分匮乏,能够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更是少之又少,知识产权可能是部分中小企业的最大甚至全部资本,传统授信担保贷款模式并不能解决其融资困境。本文试图在探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发展历史、法律分析、立法情况、发展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措施和建议。第一章,笔者首先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概念入手,阐释了知识产权质权的起源和质押贷款的标的范围,明确了知识产权质权与其他质权的区别,分析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意义,接着从横向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较为成功的美国和日本经验。然后从实践出发,回顾了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调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现状。第二章,对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性规范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类,重点研究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5地的立法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立法工作的共同特点。本章第二节将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担保类型分为纯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和组合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两种,分析了不同担保类型、业务中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权利质权体系下的质权人与出质人的权利义务内容。第三章,笔者着重论述了现阶段阻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法律困境,具体包括合规审查风险、登记风险、质押标的范围较小、重复质押的禁止、评估风险和变现风险。第四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质押标的的范围要进一步明确和扩大,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提高业务效率,承认重复质押,重视中间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制度建设、构建多方合作的风险分散机制、贷后处置平台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