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审视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伦理学意义上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当前,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现代人实施全面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使其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每个人在内心中都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生态危机问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边陲的绿色屏障和生态多样性的宝库,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是现代生态伦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生态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生态环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本,更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优秀读本。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这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和思想,如: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合理开发、节制贪欲等,这些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不同程度的反映在他们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农耕经济、乡规民约和习惯法中,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这些对于保护云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本文以云南地区的白、彝、纳西、基诺、瑶、阿昌、苗、傈僳、独龙、哈尼、傣、景颇、佤、拉祜、布依15个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方法深入挖掘和整理这些民族中共有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第一部分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阐明了这三者为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二部分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架构进行分析,使之趋于系统化、理论化。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从云南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孕育的自然观谈起,分析在原初状态下先民对天地自然万物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把自然神秘化和对自然万物与人类起源的种种猜测,得出天人一体、同源同生、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然后借助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原始崇拜等习俗,阐述了其先民通过崇拜、请示和赎罪、祭祀等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最后凭借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生活禁忌以及生活礼俗,挖掘出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合理开发,适度消费;节制贪欲,持续发展;推爱及物,善待生命;遵从规律,顺应天时;制定规范,传承文明等积极的生态伦理实践。第三部分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当时具有规范行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凝聚民族精神等历史作用,并深入分析了其理论对于构建现代生态伦理、提升社会的生态道德观念、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实现现代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指出了该思想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所具有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医疗纠纷及事故逐年上升的趋势和高额赔偿严重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且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为防范医疗纠纷,寻求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保障医患双方的合
针对中小学生造成近视的三个主要原因及普通台灯能耗高的缺点,研制了一种以单片机Arduino为控制核心,综合运用单片机控制、传感检测技术、PWM控制技术,从光线调节、用眼距离
为解决传统合同法因电子合同的应用所产生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包括我国,纷纷加强对包括电子合同的立法与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我国法律中涉及
工位送风作为一种新的空气调节方式,由于具有与传统空调不同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人员较多的办公建筑。在过渡季节,将自然通风和工位空调混合利用,可以明显降低空调能耗
目的建立利用易合成、价格低廉的适配子代替标记抗体进行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方法。方法探讨基于硅片表面的可视化免疫检测方法,对适配子检测CRP的离子强度、特殊离
20世纪初,王国维倡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学界由此偏向于“尊体”文学文体学研究,学者多着眼于文体自身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界限,而文体之间横向的交流互动和交融联系,则较少受到
设计了一种由升沉补偿机构、纵移补偿机构和横移补偿机构组成的重载三维运动补偿系统,利用SIMULINK和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了三维运动补偿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其对控制策略的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PTH水平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
营养组成对比研究是评判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草甘膦大豆是当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多的转基因大豆,为了系统地掌握抗草甘膦基因转入对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