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个山区大国,山区面积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山区经济也有所发展,但横向比较其与平原及沿海的差距越来越大,纵向比较山区经济发展进程缓慢,开发力度离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山区正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转变山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实现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如何实现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与增加产业协调统一的山区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山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山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没有山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我国要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生活和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河北省山区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2%,由纵贯西部的太行山和横跨北部的燕山组成。太行山,对于全国来说是个大山,位于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从东北到西南跨越山西省东部、河北省西部、北京市西部和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太行山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山区面积占全国太行山区面积的1/3,占河北省的22%,是京津和华北平原的水源涵养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它对保障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调节京津水资源状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区生态安全的保障屏。所以,太行山“连接东西、代表北方、环绕京津”,它的经济、地理区位造就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但目前太行山区的开发力度离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加大山区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太行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河北省太行山区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用生态足迹法评价了太行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大于人均生态足迹供给,这表明太行山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短期中,为了缓解生态赤字太行山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进行种植业与林业的结构调整,使它们相互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随后文章通过分析太行山区存在的比较优势和限制因素,并根据发展中所需遵循的原则,提出山区的长期发展规划应主要从加强政府对山区的领导;继续加强对山区的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产品竞争力;注重山口镇的建设,带动农村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