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及透皮传递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溶剂的性质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和透皮传递的影响。通过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分别研究了乙二醇苯醚(EGPE)、四氢呋喃(THF)、二甲亚砜(DMSO)、油酸(OA)和1,4-二氧六环溶剂对吡喹酮(PZQ)分子形态的影响,在37℃,pH值为7.4条件下,考察了这些溶剂化后的吡喹酮在正辛醇-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建立新西兰家兔动物模型,利用以上5种吡喹酮溶液作为透皮剂,研究溶剂的性质对吡喹酮透皮传递的影响。采用与透皮给药相同的给药剂量和时间,对家兔进行灌胃口服给药,研究透皮给药与灌胃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利用吡喹酮的乙二醇苯醚溶液透皮给药,试验治疗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结果表明,在乙二醇苯醚、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油酸和二甲亚砜溶液中的吡喹酮与纯吡喹酮相比,它们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均发生了红移,红外吸收光谱中吡喹酮的特征吸收峰也发生了相应了变化,说明溶液中的吡喹酮与纯吡喹酮具有不同的分子形态。在上述5种溶液中的吡喹酮在正辛醇-水两相分配系数(logP值)分别是0.90、-0.52、-0.13、0.39、-0.19,实验清楚地证明了溶剂的性质对吡喹酮的分子形态具有较大影响。上述5种溶液对新西兰家兔实施透皮给药后,达到最高峰浓度的时间分别是30min、10min、15min、240min、30min,达到最高峰浓度分别是17.82μg/mL、1.23μg/ml、2.08λg/mL、6.78μg/mL、10.23μg/mL,这清楚地表明,不同溶剂对吡喹酮向皮肤内的扩散速率和扩散量有着显著影响。吡喹酮的乙二醇苯醚、二甲亚砜和油酸溶液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分别是同剂量灌胃给药的2.16、1.23、1.10倍,这说明吡喹酮透皮给药可以更好地发挥吡喹酮在防治血吸虫病中的作用。试验治疗表明,治疗组家兔的肝脏表面虫卵减少,肝脏切片中大多数虫卵肉芽肿体积明显缩小,虫体裂解、吸收。这表明吡喹酮透皮给药可能是治疗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的一种有效途径。研究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以及透皮传递影响,能够发现吡喹酮透皮给药的新溶剂,获得药物的分子形态对透皮传递影响的新认识,探明吡喹酮透皮给药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建立吡喹酮透皮给药治疗血吸虫病的新方法,对彻底防治血吸虫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采用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联合
目的:治疗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病人使用米力农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92例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划成观察组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0名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作为研究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重症颅脑外伤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而因为重症颅脑外伤所引起的肺部感染也比比皆是,笔者就2015年到2017年我院ICU所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外伤
目的:探讨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
目的:探究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后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1:1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94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