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胎生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发育过程及其潮间带分布——以海桑属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胎生与红树植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胎生是红树植物对潮间带盐生环境的适应。但是,非胎生红树植物的广泛存在,使这个观点颇受争议。本工作研究了5种典型的非胎生海桑属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发育过程,比较了非胎生与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过程的区别。同时,探讨了繁殖体发育特征与海桑属红树植物在潮间带滩涂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 1.非胎生海桑属红树植物与胎生红树植物在繁殖体发育过程方面表现出一些共性。 (1)在繁殖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含水量都保持较高的水平。 (2)与胎生红树及大部分红树植物一样,海桑属红树植物的成熟果实的密度接近或小于海水,适于漂浮传播。 (3)随着果实的逐渐发育成熟,果实中五种矿质元素(Cl、Na、K、Ca、Mg)的干重含量逐步降低,表现出低盐化的过程。而且,果实Cl、Na、Ca和Mg等元素的含量远低于成熟叶片和花萼。组织液的元素浓度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繁殖体发育过程是一个积累盐分的过程,单个果实各元素以及五种元素的总量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4)虽然海桑属红树植物成熟果实中的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总贡献率小于显胎生红树植物,但是杯萼海桑和卵叶海桑的成熟果实中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总贡献率却大于隐胎生红树植物。 结论: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非胎生与胎生红树植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胎生是红树植物对高盐生境的适应这种观点,关于胎生的意义,需要进一步考量。 2.大量的因素影响了红树植物的分布格局。繁殖体发育特征与海桑属红树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联系。 (1)五种海桑属红树植物成熟果的密度大小顺序为:杯萼海桑>海桑、拟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杯萼海桑成熟果的密度最高,而卵叶海桑最低。 (2)比较了这五个种的成熟果实的Na/K比率,其大小关系为:杯萼海桑>拟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海桑。同时,比较了成熟叶片的Na/K比率,它们的大小关系为:杯萼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海桑。 结论: 海桑属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布与它们的成熟果的密度有关系。密度大的,分布在低潮带;密度小的,分布在高潮带。而在有淡水注入的河口地形中,红树植物沿河的分布与红树植物的耐盐能力有关。红树植物的扩散包括了繁殖体传播阶段和定植生长阶段,我们提出一个假说:在繁殖体传播阶段,密度是影响红树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而在定植生长阶段,红树植物的耐盐能力是决定其是否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树植物的分布格局。
其他文献
脂肪组织不仅是被动的能量储存器官,也是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对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脂肪组织发育异常可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和II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微生物,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臂形草是一种重要的禾本科牧草,许多种已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
厌氧消化法是目前国际上处理城镇污泥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可使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与氧气混合燃烧后能产生大量能量,能源效率明显高于薪柴、秸秆、煤炭等,因此厌氧消化在能源消费巨大、提倡节能减排的中国极具实际应用前景。产甲烷菌不仅作为厌氧消化微生物的核心,同时也是自然界碳素循环厌氧发酵的最后一个组成成员,产甲烷菌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高低,因此获得高效稳定的产甲
目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的临床特征是红细胞不同程度地增多,同时可伴有血小板、白细胞增多及脾肿
本文研究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形态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对Pb2+的毒性效应响应。双齿围沙蚕形态学研究主要是对其正常态与生殖态——异沙蚕体(heteronereis)的形态学参数(包括体长、头长、体宽、体重和体节数)进行了测定,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然后分析其形态学参数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双齿围沙蚕的毒性效应是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用溶于人工
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加剧了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迫待寻求新的抗菌制剂。抗菌肽不仅能直接抗菌,而且参与生物体免疫调节,是极具潜力的感染治疗药物。本实验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为卫矛科卫矛属藤本状灌木植物。因其四季常绿、可塑性好和抗逆能力强而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沙漠防治和水土保持。本研究以五叶地锦(Parthenoc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