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间交流合作增多,贸易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国家间通过关税的降低又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但不难发现,关税可降低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贸易便利化已成为各大经济体努力的方向,各大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学者们近几年对贸易便利化的关注度显著上升。中国从1979年的改革开放至今和世界各国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目前占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正式成立,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90%以上的商品零关税政策,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额的提升。所以,接下来要想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贸易便利化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2014年5年间的贸易状况并归纳其贸易特点。在总结WT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参照世界银行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套包括4个一级指标(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和1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用来测算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一方面,从横向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1个国家20个指标(1+4+15=20)进行对比。另一方面,从纵向角度探讨各国家各指标变化情况,试图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进行更透彻地剖析。在全面分析贸易便利化后将贸易便利化水平和4个一级指标分别加入到引力模型中,测算其对贸易额的影响程度。得出的结论是,贸易便利化对贸易额的影响较大,贸易便利化每提高(降低)1%,贸易额增加(减小)0.849%。4个一级指标中,对贸易额影响最大的是规制环境,电子商务和海关环境相近,而口岸效率影响最小。本文在综合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改善贸易便利化的角度出发,提出进一步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5点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