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型商业银行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完善的银行体系,是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过去的30年中,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共同组成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及综合竞争力持续提高。中小银行的出现和兴起,填补了我国金融服务业部分领域的空白,扩大了金融服务的领域和范畴,提升了金融机构地方性发展的服务水平,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业整体的服务能力,并且也带动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资产规模较小、分支机构数量较少、市场信誉较低等状况,使得其业务能力大大降低,经营绩效受到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影响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对我国当前金融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确定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中小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行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优化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能力提供理论借鉴,对其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指导。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分析。首先明确本文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银行现今的成长状况,分析影响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一般分析。首先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绩效,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不良贷款率(BLR)、存贷比(ODR)和总资产增长率(TAGR)作为衡量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被解释变量;采用中小商业银行上市与否(IPO)、总资产(Capital)、分支机构数量(Branch)、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比例(XLabor)和在职员工数量(Labor)作为衡量微观影响因素的解释变量;并且,引入GDP指数(上一年=100)作为衡量宏观影响因素的控制变量。第三部分,实证分析。选取我国30家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股份行及城商行201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四个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个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综合前三部分的分析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小银行是否选择IPO对其经营绩效的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总资产对中小商业银行效益性和安全性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成长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分支机构数量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GDP指数与中小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安全性显著负相关,与成长性显著正相关。最后,本文指出了一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