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小学的生存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胶州市J乡镇Y小学为例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城乡之间固有的巨大差异造成乡村教育尤其是乡村小学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首先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在界定城镇化与乡村小学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乡村小学教育的特点、功能、价值诉求及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随后主要以胶州市J乡镇Y小学为案例,通过对学校教师、家长等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城镇化建设中乡村小学发展面临以下问题:乡村小学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在精神上“失去乡村”;乡村小学布局不合理,在空间上“失去乡村”;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失调,在财政支持上“失去乡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在师资上“失去乡村”;学生道德滑坡严重,在德育上“失去乡村”。然后拓展视野,通过借鉴英国、美国、日本三国先期发展乡村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反思期间的历史教训,并结合我国乡村小学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是建设乡村文化,拓宽乡村小学教育的文化视野;二是调整小学布局,完善乡村教育结构;三是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规范办学资金的财政划拨机制;四是建立良性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五是乡村小学的自我建设与发展;六是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创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希望通过以上策略为乡村小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的二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激荡碰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地适应这种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只是停留在经验型和感知型的层面,并没有把握规律性,体现真理性。一方面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对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