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变迁及事件沉积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g5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陶系-志留系时期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显生宙第一次灭绝事件,在显生宙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此次灭绝事件是五次大灭绝事件中的第二大灭绝事件,造成了众多如腕足类、笔石、三叶虫等海相生物物种的绝灭。主要包括两幕,即第一幕发生与赫南特冰期的起始时间一致的凯迪末期(D.mirus笔石带)-赫南特早期(N.extraordinarius笔石带)阶段和冈瓦纳冰盖开始消融的赫南特晚期之初(从N.extraordinarius笔石带到N.persculptus笔石带)的第二幕。但是,此次灭绝事件与显生宙其他期次不同,主要表现在奥陶系-志留系生物大灭绝事件的触发机理仍未探清。然而对于灭绝成因的探讨,目前的假说主要有赫南特冰期事件、海平面升降、气候变化、氧化还原变化、伽马射线爆发、火流星撞击和大火成岩省等火山作用。通过对黔北德江地区老林剖面晚奥陶世五峰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地层中的的C、O同位素和Al、U、Pb、Ce、Ba等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探讨晚奥陶世火山作用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事件沉积及沉积变迁的相关性。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界线附近,已测得的锆石U-Pb加权年龄为444.7±4.5 Ma,正好与第一幕(凯迪末期至赫南特早期)碳同位素正偏的最大正值对应,这说明其事件沉积的年龄元素的物源主要源于火山作用喷发到大气中的238U、206Pb同位素的沉积,而不是陆源U、Pb元素的沉积。再结合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对沉积环境的变化具指示意义的特征。将C、Be、Sr、Zn、Ba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各种指标进行对比,判断黔北地区事件沉积过程中陆源碎屑输入、氧化还原环境、化学风化作用等响应程度,揭示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期的扬子地块处于闭塞滞留、缺氧的深水环境中,此期13C在界线附近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偏移现象。第一幕碳同位素自凯迪末期到赫南特早期发生大幅正偏,并与赫南特冰期的高峰期相对应,与奥陶系-志留系生物大灭绝事件凯迪晚期的D.mirus笔石带时间相吻合。第二次负偏移现象出现在与灭绝事件的第二幕(赫南特晚期)基本一致的赫南特中期N.extraordinarius-N.ojsuensis笔石带上部。这也指示了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也许与当时剧烈的火山作用有关。本文中凝灰岩的形成最终归结为火山成因。本次研究为黔北地区晚奥陶世五峰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地层系统的界线做出了更新,也为全球其他地区奥陶系-志留系地层界线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性参考。
其他文献
韦一平(1906—1945),原名韦家惠,又名韦瑞珍,罗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和百色起义。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湘赣边区坚持了极其艰
中国现代文学家中,许地山是有异彩的一位,他的特异主要基于其深厚的宗教底蕴和浓郁的宗教意味。本文着重分析许地山早期的《命命鸟》、《缀网劳蛛》显现的佛教、基督教教义和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高校民汉合班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汉语能力较差、基础知识差异化程度较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仍有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增强高校民汉合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如何将分布式电源合理接入电网成为电力系统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电力电子变压器因其高度可控性在分布式电源并网方面具有优势。但上升时间短、幅值大、频率高的类高频与脉冲波形的电力电子激励在实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度可控性的同时也会对绝缘造成更大的威胁。用于电力电子变压器内部绝缘材料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在类高频与脉冲波形的电力电子激励作用下的绝缘性能缺陷成为制
近年来,随着"赏识教育"概念的提出和不断推广,传统的"批评教育"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在广大小学教师中甚至出现了谈"批评"色变的现象。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寿命的延长,偏远农村老年人有不断学习的愿望和必要,但是,与城市和其他相对发达的农村相比,偏远农村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状况却不能令人满
通过一项网络问卷调查得知,目前导游的月均收入水平低,收入结构不合理,工作、生活压力大,导游对管理现状和职业前景存在担忧。以导游虚拟社区网站"导游栖息地"为例,发现导游虚
文章阐明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和模式。通过分析学生阅读状况,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如何有效拓展阅读进行了论述及说明。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2004年度全球艾滋病报告>,全球艾滋病仍在迅速发展蔓延,目前全球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已从2001年的3500万增加到2003年的3800万.2003年又有500万人感染了艾
河流滨岸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生和水生动植物活动迁移的廊道,在生态系统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分析苏州河滨岸带发展情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在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