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与患者再出血的关系,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时间变化规律,出血部位不同及有无意识障碍对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变化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脑出血后伴有心肌酶谱水平升高的患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床脑出血患者60例,计算脑出血后伴随心肌酶谱升高的动态异常率;对所有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入院1天,3天,7天,14天,28天),总结脑出血后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伴随心肌酶谱升高者分别再以是否再出血进行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意识分级标准分组,分析有无意识障碍与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关系;按照出血部位分组,分析出血部位与心肌酶谱水平的关系;按照脑出血患者伴随心肌酶谱水平是否升高不同的死亡率判断预后,分析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脑出血后1天、3天、7天、14天、28天,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异常率分别为67%、54%、38%、11%、2%;脑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伴心肌酶谱水平高于脑出血后未再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P<0.05);脑出血后心肌酶谱生化指标除CK-MB外24小时内开始升高,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正常;有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较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严重(P<0.05);出血部位于脑干、丘脑、小脑出血的患者较位于脑叶、基底节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严重(P<0.05);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死亡率高于脑出血后未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P<0.05)。结论:脑出血后伴随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的异常率较高,继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3天达峰值,以后逐渐恢复正常;脑出血后伴随心肌酶谱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再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有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较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严重;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是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动态监测脑出血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特别是有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在丘脑,脑干及小脑部位的患者有助于及早发现心肌损害,警惕再出血,为临床医师对脑出血后并发心肌损害患者诊断及预防再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心脏提高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