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心肌酶谱变化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与患者再出血的关系,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时间变化规律,出血部位不同及有无意识障碍对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变化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脑出血后伴有心肌酶谱水平升高的患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床脑出血患者60例,计算脑出血后伴随心肌酶谱升高的动态异常率;对所有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入院1天,3天,7天,14天,28天),总结脑出血后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伴随心肌酶谱升高者分别再以是否再出血进行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意识分级标准分组,分析有无意识障碍与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关系;按照出血部位分组,分析出血部位与心肌酶谱水平的关系;按照脑出血患者伴随心肌酶谱水平是否升高不同的死亡率判断预后,分析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脑出血后1天、3天、7天、14天、28天,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异常率分别为67%、54%、38%、11%、2%;脑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伴心肌酶谱水平高于脑出血后未再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P<0.05);脑出血后心肌酶谱生化指标除CK-MB外24小时内开始升高,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正常;有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较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严重(P<0.05);出血部位于脑干、丘脑、小脑出血的患者较位于脑叶、基底节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严重(P<0.05);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死亡率高于脑出血后未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P<0.05)。结论:脑出血后伴随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的异常率较高,继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3天达峰值,以后逐渐恢复正常;脑出血后伴随心肌酶谱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再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有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较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严重;脑出血后心肌酶谱水平是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动态监测脑出血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特别是有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在丘脑,脑干及小脑部位的患者有助于及早发现心肌损害,警惕再出血,为临床医师对脑出血后并发心肌损害患者诊断及预防再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心脏提高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开发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发动机排气系统结构分析研究的现状,研究了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及目前获得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实际的课题提
目的观察结合雌激素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止血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予结合雌激素(Premarin)25mg静脉推注,观察其用药前及用药后6 h内每1 h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探究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文章对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做出了详细
忠县生态工业园自来水厂,设计近期规模为1万m3/d,水源为磨子水库,进水硫酸根含量按550mg/L,硬度按660 mg/L计,项目采用纳滤法去除原水中的硫酸根、硬度。在介绍项目设计方案
目的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重组TEM-116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清除环境中残留抗生素的应用中可重复使用,并改善其稳定性。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重组TEM-116型ESBL固定于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