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新常态下,体育产业因其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影响范围广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阿里体育、乐视体育、搜狐体育等互联网背景企业更是将体育赛事融合形成一个贯穿赛事运营、版权、媒体、商业开发、票务等环节的全新产业生态圈。快速的体育产业变革,企业的业务变得复杂起来,体育劳动力市场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应主动与企业需求对接,根据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框架,使学生的个人特色和专业特长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本文基于企业需求视角,探讨企业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就业能力需求特征和倾向。在选定的就业能力模型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满足条件的243家企业的386个岗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从岗位整体需求看,企业最看重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管理能力。而对培养特色的体育专业能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与此同时,企业对体育项目的需求度集中,需求水平较低,多集中于群众基础广的主流体育项目,且仅停留在对体育项目喜欢或了解的水平。除专业能力外,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1/3以上的岗位看重爱岗和责任感。就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的需求可知,企业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且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仍是企业最看重的外语语种。需求相对较多的还包括应对压力的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而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脚踏实地、诚信和吃苦耐劳在整体需求中的重要性没能凸显。从各层级岗位的需求看,企业对管理层人才的需求更旺盛。除此,80%以上的岗位要求入职前拥有相关工作经验。基层岗经验年限需求集中在1年及以上2年及以下,管理层岗经验年限需求集中在3年及以上5年及以下,此外,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爱岗、责任感、应对压力能力是各层级岗位均很看重的能力。相较而言,管理层岗要求个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创新与创业能力、进取心,基层岗更看重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态度。从各性质岗位的需求看,企业的销售类、策划类、运营类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对公关类、供应链类和调研类人才的需求最少。各岗位均看重策划、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和管理能力。各性质岗位对能力需求的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通用技能和个人品质层面。总(副)经理类和策划类岗位对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需求较高;助理类、产品管理/开发类、策划类和运营类岗位对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突出,公关类岗位对外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最高。差异显著的个人品质有进取心、诚信和脚踏实地。责任感、爱岗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是各性质岗位普遍看重的品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一,高校树立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二,突出培养特色,注重体育项目技能个性化培养;三,依岗位性质需求,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四,依岗位性质需求,设计个性化第二课堂;五,依岗位层级需求,科学设计实习实训,将“必备能力”与“卓越能力”培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