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和格陵兰地区GPS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精度GPS(Golbal Position System)时间序列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冰后回弹(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建模提供外部检核和新的约束,进而对板块运动、地壳垂向运动、海平面变化等提供重要改正。南极和格陵兰地区地壳运动特征的研究对全球板块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与维持、极地冰雪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GPS坐标时间序列一般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时间相关性一般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计算,而空间相关误差则采用后处理方法予以削弱,进而得到各测站的独立GPS时间序列。GPS时间序列的空间相关性与GPS网的尺度有关,对于全球尺度而言,主要的误差源是参考框架,可以用7参数或者14参数转化移除;而对于区域GPS网,最大的误差源通常为共性误差(common mode error,CME),需要在数据后处理中进行改正和移除。GPS时间序列的精度一方面受到CME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噪声模型的影响。研究表明GPS时间序列中不仅存在白噪声,还存在闪烁噪声、随机游走噪声等有色噪声,若忽略有色噪声的影响,则速度误差往往被高估约4倍,甚至一个数量级,从而导致不正确的物理解释。南极和格陵兰GPS时间序列包含长期项趋势和年际变化,长期项趋势主要包含千年尺度的GIA和现今冰雪质量变化导致的弹性形变,年际变化如果是由于地表质量荷载导致,则为纯弹性信号且与地表质量变化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冰川质量荷载以及大气负荷,水文负荷,非潮汐负荷等非构造形变导致的周期性运动。非构造形变的周期性特征会导致参考框架产生周期性变化且无法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从GPS时间序列中直接分离出来。与此同时,GPS时间序列中还包含着短期不规律信号,通常代表着某一特定的物理信号,提取某一特定的异常信号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我们系统研究了GPS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利用南极和格陵兰的GPS网数据,对共性误差的移除,噪声模型分析,GIA检核与评估,周期信号改正,异常信号提取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在南极地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79个GPS站2010-2017坐标时间序列的适用性进行了检测,然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移除了GPS网残差序列的CME,并对比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滤波结果。利用AIC准则探究了滤波前后5种噪声模型的最优组合,最后利用得到的高精度GPS速度场对南极地区7个GIA模型进行了检核。在格陵兰地区,我们对44个GPS测站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大气压负荷(ATM),非潮汐负荷(ECCO2),水文负荷(GLDAS),冰雪表面质量平衡负荷改正(SMB),冰川运动负荷改正(D)以及热膨胀效应改正(TEM),从全格陵兰和局部尺度定量分析了各项改正对GPS时间序列的影响量级,并联合GRACE数据使用M-SSA方法对GPS中出现的异常信号进行了探测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PCA滤波后原始残差序列的E、N、U分量RMS平均降低了35.24%、23.95%、30.41%,经过ICA滤波后平均降低了14.45%、8.97%、13.27%。经PCA提取的CME空间响应在各站差异较大,而ICA提取的CME更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说明ICA提取的CME更符合南极地区实际情况。南极GPS站的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且各分量具有不同的噪声特性,主要表现为WN+FN,WN+PN,绝大部分PN噪声的谱指数均接近FN。2.IJ05-R2模型预测比GPS结果系统性地偏小;其余6个GIA模型预测比GPS结果系统性偏大;7个模型在阿蒙森海域有均系统性的低估;南极半岛北部地区的上地幔粘度要低于南极半岛南部地区,导致南极半岛北部地区的GPS垂向速度普遍大约南极半岛南部;龙尼冰架附近区域的GPS速度与大多数GIA模型预测值整体吻合较好;东南极沿海区域GPS站结果量级较小,受GIA和现今冰雪质量变化的影响比较小。3.从格陵兰整体来看,GPS站的周年振幅平均为3.22 mm,上述改正中SMB影响最大,格陵兰南部的空间响应整体大于北部地区;ATM次之。格陵兰GPS站对ATM的空间响应整体一致,各区域的空间响应差异较小;ECCO2、GLDAS和TEM影响较小。从格陵兰局部视角来看,冰川区域附近相近GPS站点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SMB导致,其次是ATM,其余荷载和TEM效应的影响基本相同。当移除SMB后,有些测站的GPS时间序列的周年振幅变大,表明在测站中应该存在其他因素对地表垂向季节性变化有重要的贡献。4.格陵兰地区的GPS时间序列在2012-2015年整体受到SMB异常的影响,最大影可达20.54 mm平均影响为5.97 mm,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格陵兰西南部。同时发现SMB异常主要是由于径流导致,大多数测站在2009-2011年的突然下降是由于SMB和冰流量的共同影响导致。
其他文献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道盲均衡和信号识别是无线电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无线电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无线通信设备和通信数据量爆炸式增长,进而导致电磁频谱资源愈发匮乏,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此外,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同样也使得非法干扰源的设计与实现更加容易。私设电台、“黑广播”、“伪基站”等非授权广播电台屡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稳定性好等优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涵盖了从民用到军用的各个领域,并在各种数码电子产品和混合(纯电)动力汽车以及军用电子产品居于统治地位,其在小/微型器件甚至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被纳入未来的发展方向。小型化,薄型化的发展趋势直接促成了锂离子电池在柔性器件或者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它也被视为柔性装备最有前途的动力源之一。在应用于柔性器件时,除基本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下游制造业对钢品质要求越发严苛,研发高强韧性、高耐腐蚀性钢种将是未来钢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微量稀土的添加便可大幅度提升钢材的综合性能,当前的研究以实验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微观尺度上的认识,致使稀土的作用本质及内在机理不明确,缺少理论指导是发展稀土在钢中广泛应用的最大瓶颈。本文采用理论计算结合实验研究的研究方法探索稀土Ce在钢中作用的微观机理,以Ce在钢中的不同赋存状
磷素流失及重金属污染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口增长与资源流失的压力下,如何减少磷素流失,控制重金属污染,提高农田产出及保障粮食安全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生物炭因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可降低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是一种环保、经济且有效的修复材料,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研究以猪粪生物炭(Swinemanure-derivedbiochar,MB)、玉米秸秆生物炭(Maize st
大量现实世界的复杂系统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单元构成,单元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抽象成复杂网络进行描述,研究者发现它们具有无标度、小世界、同(异)配性、层次结构和社团结构等部分或全部特性。经典传播模型只关注节点不同状态或类型之间的变化过程,而不考虑网络结构的影响。然而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研究更加关注网络结构、载体的行为模式、传播特征以及演化过程等因素影响。网络结构的研究从节点逐步拓展到簇、社团和层次结构,从
本文介绍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20例,经针刺出针后5~10分钟能排尿者12例,15~60分钟排尿者8例,无1例需导尿处理。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L.)耐盐生理机制对选育优良耐盐品种以及在盐渍化区域扩大银杏种植面积、解决融雪剂对银杏行道树生长影响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条件控制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0.2%、0.4%、0.6%、0.8%、1.0%)对三年生银杏幼树生长、组织形态、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提出银杏耐性能力评价监测指标,为深
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和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凝聚力量、激发动力,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全面完成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
期刊
离散元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离散介质或颗粒系统的复杂静、动力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机械工程、化工制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和领域,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益处。颗粒离散元法认为系统由一系列离散的颗粒单元组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每个颗粒的运动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实时追踪所有颗粒的位置和方位、速度和加速度等动态信息,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宏观/微观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新演化。由于
纳米尺度下的金属焊接,可以在自下而上的电气和机械纳米器件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焊接技术通常采用局部加热的方式,要求精确控制加热系统,并有损坏母材的可能。已有研究证明,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采用较大的施加压力可以进行金属间的焊接,即宏观尺度下的冷焊。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对几种典型纳米材料的冷焊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单晶纳米线的冷焊行为。为探索纳米尺度结构的焊接机理,开展了不同的焊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