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作为栽培作物的油菜,成熟时角果的开裂性已严重影响着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着油菜的机械化收割。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研究了油菜角果发育期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以甘蓝型油菜角果发育变异株为材料研究了变异株的形态学特征和解剖学特征,明确了角果开裂的解剖学机理;同时根据拟南芥角果发育基因的调控机理采用DegerneratedPrimer PCR的方法克隆了与甘蓝型油菜角果发育相关的基因,为油菜抗裂角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油菜角果生长发育期间,随着油菜角果的生长发育,单个角果的含水量、鲜重、干重的变化趋于一致,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角果皮叶绿素含量先迅速增加,达到0.508 mg/gFw,接着缓慢增加,然后随着角果逐渐进入衰老,叶绿素含量达到峰值(0.599 mg/g Fw)后,又逐渐下降;SOD酶先迅速上升,在花后47d达到峰值(29.883 U/gFw),随着角果的衰老,其值增加缓慢,随后有降低;POD酶则是随着角果成熟一直在降低;而MDA含量先下降,花后54d其含量最低为3.333 u/gFw,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进入衰老期后,其含量又开始增加;PG酶先增加后降低,之后便达到峰值,随着角果完全成熟,其活性越来越低。(2)通过对甘蓝型油菜角果发育变异株的研究表明,在植株形态上角果发育变异株表现为植株矮小且茎生叶比野生型小;角果形态上表现为角果果瓣伸长缓慢,单个角果平均长度仅为1.99 cm比野生型角果短5.18 cm,果柄为2.33 cm比野生型小0.76 cm;果瓣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种子生长用,致使种子密结在一起,果瓣被撕裂,种子暴露在果瓣外。角果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该变异体角果果瓣表现为与角果开裂有关的果瓣边缘层不发育,中果皮层维管束发育不正常,果瓣细胞数目多而小,在0.022 mm~2的视野里变异体果瓣表皮的细胞数目达到了70个而野生型果瓣表皮只有19个;此外变异体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品质方面有显著的差异。(3)根据已有的与拟南芥角果伸长有关的FUL基因序列,采用DegeneratedPrimer PCR的方法克隆了与甘蓝型油菜角果发育有关的基因。结果表明:根据已知拟南芥角果发育相关的ful基因cDNA保守序列设计出4对简并引物,PCR结果均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选取与目的基因大小相同的条带,将DNA回收克隆,用于以后对此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为角果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以及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育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