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备抵御洪水、调节径流、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对周边区域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对湿地公园中自然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强,我国实行了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在保护湿地公园中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得湿地公园内外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致使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湿地公园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居民生存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研究,利用文献分析,多学科整合,参与性乡村评估(PRA)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生态资源和社区基本情况展开研究分析,采用生态旅游动力型社区共管模式,以此为理念对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为实现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推动我国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方法的剖析,选择问卷调查法与PRA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样本社区进行深入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分析不同典型社区基本特征,研究社区居民对湿地公园的认知程度以及保护支持意愿,提出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与湿地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对策。(2)分析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结合生态旅游规划理念,提出不同社区和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策略。构建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动力型社区共管模式。(3)基于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型社区共管模式,将湿地公园范围内的社区及周边社区一并纳入湿地公园管理体系当中,在此基础上对湿地公园进行系统性规划,制定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根据资源状况,分布特征以及公园管理需要,将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四个功能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根据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管理,促进湿地公园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