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而人才恰恰是决定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一个拥有8亿多农民的国家,所以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及其国际竞争力。因此,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最具体、最复杂的公共职能的地方政府,在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背景下,能否持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必将直接关系到所辖区域义务教育的成败和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从理论、历史和实证三个视角,重点研究了特定政府财政支出,即义务教育财政支持的绩效评估问题;进而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模型;并据此提出了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论文除导论部分外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义务教育研究的理论综述,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探讨了义务教育内在属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政府介入义务教育供给的必要性。有关理论指出,政府介入义务教育的供给,决不意味着政府必须直接生产义务教育,而应在绩效管理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义务教育供给与生产的有效分离。当然引入公共委托代理关系和市场机制也将会极大地提升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第二章,在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绩效评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过程中的共性规律和历史经验做出了全面总结,据此,笔者指出了这些经验对我国建立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体系的借鉴意义。第三章,在对国内外现有评估模型和相关指标体系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模型及其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框架,并最终通过理论筛选和数据筛选构建了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四章,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数据包络分析法三种分析工具,在第三章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代入实地调研的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数据对典型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实证分析。第五章,笔者将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问题,具体划分为“绩效评估优化”和“绩效管理优化”两大问题,并分别进行了系统考查。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绩效评估以及如何实现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和有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理论体系;(2)构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义务教育财政绩效评估CIP模型及其指标体系;(3)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典型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之财政支持活动进行了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并就分析结果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