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交易中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品质潜在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也是最难量化的风险之一。目前,信用风险测算模型研究已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从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发展来看,测算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比较成熟,在实践和理论上形成了相应的体系,表现出一种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资产信用风险测算到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测算的趋势。信用风险测算的方法和模型也不断推陈出新。相比之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仍处于传统的比例分析以及专家经验判断阶段,远不能有效满足商业银行对贷款安全性测算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四方面对信用风险测算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首先,在简要介绍了信用风险测算方法及测算模型的历史演进后,本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信用风险测算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解析。其次,对国外主要的信用风险测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评述。接下来,从我国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现代信用风险测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情况作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算水平的策略:(1)加快金融市场化的进程;(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基础数据库;(3)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测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