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桑叶中DNJ生物合成途径关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Mori Folium)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桑叶在古代本草文献中就有记载用于“止消渴”,即现代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其中以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为主的多羟基生物碱是桑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DNJ是一种强效的α-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开发以DNJ为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和药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来源的DNJ在桑叶中最为丰富,但也含量较低,传统分离制备方法难以大量获取天然的DNJ。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有望为大量获取天然DNJ提供新方法。DNJ是来源于赖氨酸的哌啶类生物碱,目前完整的DNJ生物合成途径尚未完全解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推测了桑叶中DNJ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桑叶中赖氨酸脱羧酶和铜胺氧化酶进行了克隆和功能验证,阐明了桑叶中DNJ由赖氨酸到Δ~1-哌啶烯的合成途径,但由Δ~1-哌啶烯到哌啶及其甲基化和羟基化的过程都未解析。本论文主要研究了DNJ生物合成途径中Δ~1-哌啶烯到哌啶的还原过程,筛选出三条还原酶候选基因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和体外功能验证,并构建了农杆菌介导桑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进行了体内功能验证,揭示了桑叶DNJ从Δ~1-哌啶烯还原生成哌啶的生物过程,解析了桑叶中DNJ生物合成从Δ~1-哌啶烯到哌啶的途径,为桑叶中DNJ生物合成途径全解析及实现合成生物学生产DNJ类多羟基生物碱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桑叶DNJ生物合成途径关键还原酶基因的筛选。采用比较转录组方法分析不同生长季节中DNJ含量最高的桑叶样本(M7)和DNJ含量最低的桑叶样本(M11)的转录组数据(SRA登录号:SRP127713),转录组数据中涉及DNJ生物合成途径上由Δ~1-哌啶烯生成哌啶可能的碳氮双键还原酶基因共筛选到124条,分别编码短链脱氢酶(short-chain dehydrogenase/reductase,SDR)和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delta1-pyrroline-5-carboxylic acid reductase,P5CR),其中相关的还原酶差异基因10条,9条下调、1条上调。分析不同生长季节的桑叶中还原酶差异基因表达水平与DNJ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基因表达水平与DNJ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推测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是桑叶中DNJ生物合成途径上催化Δ~1-哌啶烯生成哌啶的还原酶候选基因。2.桑叶DNJ生物合成途径还原酶基因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克隆及表达。从桑叶里克隆得到还原酶基因Ma SDR1(Gen Bank accession:MT989445)、Ma SDR2(Gen Bank accession:MT989446)和Ma P5CR1(Gen Bank accession:MT989447)。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a SDR1和Ma SDR2基因编码蛋白与短链脱氢酶(PDB ID:6y4d.1.A)相似度为93%和99%,属于短链脱氢酶家族;Ma P5CR1基因编码蛋白与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DB ID:5bse.1.A)相似度为100%,属于PLN02688家族,这两个家族的酶均可能对碳氮双键起还原作用。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Ma SDR1和Ma SDR2具有TGXXXGX辅因子结合基序,Ma P5CR1具有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均与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同源性最高。采用双酶切与连接法分别构建了重组质粒Ma SDR1/p ET28a(+)、Ma SDR2/p ET28a(+)和Ma P5CR1/p ET28a(+),经过PCR和测序验证成功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由诱导剂IPTG成功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均为可溶性蛋白,分子量均在34 k Da左右,运用His标签法得到了纯化蛋白。3.桑叶DNJ生物合成途径还原酶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体外功能研究。采用体外酶促反应验证了还原酶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的功能,结果表明,Ma SDR1和Ma SDR2在辅酶NADPH,Ma P5CR1在辅酶NADH的辅助下均能催化底物Δ~1-哌啶烯生成哌啶。Ma SDR1对底物Δ~1-哌啶烯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82.52μmol/L和11.55μmol/L/min,Ma SDR2对底物Δ~1-哌啶烯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0.61μmol/L和24.65μmol/L/min,Ma P5CR1对底物Δ~1-哌啶烯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84.79μmol/L和23.67μmol/L/min,Ma SDR1和Ma SDR2的酶动力学参数表明,Ma SDR2对Δ~1-哌啶烯的亲和能力高于Ma SDR1。不同生长季节的桑叶中还原酶基因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的表达水平与DNJ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可能是DNJ类多羟基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关键还原酶基因,可能对DNJ生物合成具有调控作用。4.桑叶DNJ生物合成途径还原酶基因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体内功能研究。采用C58C1农杆菌介导构建桑的过表达遗传转化体系及GV3101农杆菌介导构建桑的VIGS转化体系验证桑叶DNJ生物合成途径还原酶基因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的体内功能。通过双酶切与连接转化法分别获得农杆菌O-Ma SDR1/p BI121-EGFP/C58C1、O-Ma SDR2/p BI121-EGFP/C58C1和O-Ma P5CR1/p BI121-EGFP/C58C1,用于侵染桑无菌苗的外植体,经共培养、选择培养及扩大培养后,通过PCR鉴定为O-Ma SDR1、O-Ma SDR2和O-Ma P5CR1基因的阳性转基因毛状根,当O-Ma SDR1、O-Ma SDR2和O-Ma P5CR1基因过表达时,O-Control、O-Ma SDR1、O-Ma SDR2、O-Ma P5CR1对应的毛状根中DNJ平均含量依次为0.06、0.27、0.36和0.19 mg/g,转基因毛状根中DNJ的平均含量比非转基因毛状根中DNJ的平均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采用双酶切与连接转化法分别获得农杆菌V-Ma SDR1/p TRV2/GV3101、V-Ma SDR2/p TRV2/GV3101和V-Ma P5CR1/p TRV2/GV3101,用于侵染桑无菌苗,通过PCR鉴定出阳性VIGS桑叶,当V-Ma SDR1、V-Ma SDR2和V-Ma P5CR1基因沉默时,V-Control、V-Ma SDR1、V-Ma SDR2、V-Ma P5CR1对应的VIGS桑叶中DNJ平均含量依次为0.19、0.14、0.14和0.15 mg/g,VIGS桑叶中DNJ平均含量比非VIGS桑叶中DNJ平均含量均显著减少(P<0.001)。以上结果进一步表征了还原酶基因Ma SDR1、Ma SDR2和Ma P5CR1在桑叶DNJ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当这三条还原酶基因过表达时,DNJ含量随之增加,当沉默这三条基因时,基因表达受阻,DNJ含量随之减少,说明这三条基因参与DNJ的生物合成,是桑叶DNJ生物合成途径关键还原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桑叶中DNJ哌啶环的羟基化、甲基化,最终形成DNJ类多羟基生物碱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看似不同的教育场所是孩子生命大厦中的三大要素,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培养和造就孩子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的本领。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组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而社区教育则是充分调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家庭、学校、社区,是儿童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的三个场域,它们之间不是线性向上的发展关系,三个
期刊
大象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16开平装定价:92.00元(全三册)这套书设计的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电影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围绕培养中小学生的重要品质设计了六大主题——自我认同、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生态文明、家庭关系、家校共育。围绕六大主题,我们为不同学段的孩子精选最适合他们观看的电影,
期刊
再生稻作为一种“一种两收”的特殊水稻种植模式,可在其头季收获后保留的稻桩上再次抽穗,形成再生季水稻。该模式具有复种指数高、产量高、米质优、培育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保障我国水稻生产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采用现有普通水稻联合收获机进行头季再生稻收获时,会对其稻桩造成高达45~50%的碾压并严重影响再生季水稻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头季再生稻需要在较高的留茬位置(一般为30~4
本文对交互设计主要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单说明,并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交互设计主要原则、关键要素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方法、不同交互设计形式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中交互设计的具体应用。
茶叶的质量与安全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同品种、产地的茶叶由于受到土壤中元素、肥料、光照、降水等客观环境条件和茶园管理水平的影响,各地成品茶叶的品质差异极大,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利用低档茶叶假冒名优茶叶产品,给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带来损失。如何快速鉴别茶叶产地是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茶树生长和茶叶加工过程中,易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可导致消费者身体受损。
随着5G移动通信业务的逐渐形成和自动驾驶(Self-driving)应用场景的不断发展,基于车载终端OBUs(On Board Units)与路侧基站RBS(Roadside Base Station)的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有限频展的带宽资源与快速时变的网络拓扑,限制着多车联节点间高比特率数据和实时交通安全信标的交互需求。当前,融合着802.11p无线接入协议的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Ded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并增加极端气候出现的概率,对全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作为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争取在2030年以前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交通运输业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之一,而城市地区人口集中、机动车保有量高、道路网密集,又是交通碳排放的重点区域,因此,控制城市交通碳排放对于减少全社会碳排放具有重要作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社交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沟通与协作方式,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围,极大满足了人们的情感沟通需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为了更加有效地分析和利用社交网络数据,面向社交网络的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社交网络中重叠社区影响力传播与演化追踪技术研究是网络安全工作的一项重点,是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的研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