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方式在不断以“互联网+”的模式向社会各领域、各个方面快速传播。把大数据嵌入技术、运用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治理当中,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大数据的到来,使得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使得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趋势。大数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国家意识形态治理领域的深远影响,且和意识形态治理形成了高度的契合。首先,大数据是指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异常复杂,要运用新的技术及处理方式才能对其实行及时有效的数据集。意识形态安全在一个国家安全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核心要素。这两者相结合使得大数据和意识形态安全存在应用和信息的关联性。其次,大数据和意识形态的结合,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大数据技术已经变成了其掌握受众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大数据中的很多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对规律的认知具有相似之处;大数据应用可以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大数据有利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我们要抓住以上这些机遇,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不动摇。而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向我国输出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容易被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利用,影响到我国的意识形态稳定;大数据的处理使得我们的工作成本有了很大的提高,影响着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的盲区使得工作方案的准确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对于这些挑战,我们应当重视,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最后,大数据迅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国家数据信息主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准确地把握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原则;维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决打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构建数据的安全防线,确保我国数据信息的安全;在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制度中嵌入大数据。总之,对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不仅是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大数据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更对我们安全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