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多年生的野生茖葱为供试材料,研究遮荫对其物候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营养物质分配、品质、矿质元素的影响,以期弄清茖葱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理生态特性,以便为调整引种环境和选择栽培方式,从而充分利用我国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在小拱棚内进行,遮荫材料为遮阳网及纱网,透光率为:30%、50%、70%与100%,分别设为A、B、C、CK。 结果表明: 遮荫对茖葱物候期有很大影响,各处理萌动期和出叶期的时间基本相同,从出叶期后期处理CK出现的时间提前于其它三个处理,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到达各时期的时间不同,同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生育期延迟。 在生长发育方面:各处理株高从4月22日起差异显著,A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处理,B、C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它们均极显著的高于CK处理;茎粗先增大而后减小,处理B与处理C的茎粗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处理,处理A明显高于处理CK。 茖葱叶片长度、宽度先增大后减小。各个处理三片叶的叶长、叶宽均在5月12日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从长宽比来看,第一片叶的叶形以处理C为最长,而第二片叶处理B最长,第三片叶处理CK最长;随着遮荫程度加大,茖葱叶面积增大。处理A叶面积最大值为51.04cm~2,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处理,处理B、处理C差异不明显,分别为44.28cm~2、42.06cm~2,但两者均明显高于处理CK(30.13cm~2);茖葱比叶重、叶片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处理A的比叶重、叶片厚度先减小后增加,其它三个处理先增加后减小,4月30日随遮荫程度的增加比叶重、叶片厚度逐渐减小,此后50%遮荫处理的高于其它三个处理。 随着茖葱的生长其新根数、最长新根长不断增加,处理B新根数最多、根最长,处理C其次,而处理A新根数最少、根长最小。 不同遮荫条件下,茖葱的物质积累能力不同:遮荫处理前期根重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后差异变大,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处理C根重最大,处理A最小;茎重在前期无明显差异,随后差异明显,处理A持续增加,另外三个处理先增大后减小。处理C茎重最大,处理CK最小;叶重表现为先增加然后减小,在各个处理的比较上,处理B最大,处理C次之,处理CK最小;食用部分的重量先增大后减小。食用部分达最大值时B处理(3.012g)>C处理(2.926g)>A处理(2.906g)>CK处理(2.612g)。 茖葱冠根比在食用适期开始出现明显差异。从四个处理之间的比较来看,遮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