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舌三针”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差别,从而为临床推广电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困难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根据临床研究及总结前人作研究时的经验所得,本试验总共收集病例60例,根据实验预想要求,本实验所收集病例患者均为确诊的中风病患者,处于中风后恢复期,然后按照年龄分层,分为30-50、51-60、61-70、71-80、80以上,然后在各年龄段内再次分层,分为气虚血瘀和痰瘀阻络两层,最后根据随机原则,在每层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临床患者病情,予以适当的中医中药、针灸及西药治疗。不同的是,对照组所进行的针刺不包括“舌三针”,只进行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根据试验预想,在体针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予加针刺“舌三针”。然后按照基本针灸科针刺方案,均在针刺后,予接电针治疗仪治疗。基础西医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予以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患者则降低血糖,改善脑循环的治疗及对症治疗、预防误吸等。基础中医治疗为中药治疗,根据《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中风分型: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根据本试验设计,痰瘀阻络:化痰通络汤加减;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加减。根据《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二版):中风病基础针刺治疗选穴:颞三针、肩三针、手三里、足三里等;肝阳暴亢:涌泉、照海;痰湿严重者,可酌情加针刺丰隆、合谷、中脘、足三里、梁丘等;痰湿酝酿日久,容易化热成瘀,可加曲池、内庭、丰隆、太冲、血海、膈腧、膏肓等;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风府、三阴交、照海。治疗组加针刺“舌三针”并常规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功能独立性评测(FIM)、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MBI)等数据用于统计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电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吞咽困难,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改良Barthal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说明电针“舌三针”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有良好的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对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两组量表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改良Barthal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两组量表评分经分析,改良Barthal指数量表评分组间差异P=0.053>0.05,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评分组间差异P=0.043<0.05,考虑试验的误差与样本量不足等问题,改良Barthal指数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两量表组间差异暂认为差异不明显。从临床疗效来看,电针“舌三针”对治疗吞咽困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暇困难患者具有确切疗效,提高了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治疗,而且临床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