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树林湿地土壤因缺氧环境而积累大量有机碳,形成一个巨大的碳库,参与全球碳循环。本研究将广东省红树林湿地分为粤东、珠江口、粤西、雷州半岛4个调查片区,对各片区内红树林生长状况和生境特点进行调查,按10cm一层采集30cm深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p H值等土壤理化指标,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碳储量,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比不同片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其与各土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水质、土壤、植被、气候和人为因素对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红树林湿地30cm深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4.3~68.7g/kg,平均值为16.48g/kg,变异系数为0.71,属高度变异。不同片区的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最高为粤东,其次为珠江口和粤西,最低为雷州半岛,平均值分别为:26.42g/kg、24.89g/kg、16.32g/kg和10.93g/kg,从广东东部到南部有逐渐降低的趋势。2、从垂直剖面上看,1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0~10cm土层和20~30cm土层,平均值自上而下分别为19.55 g/kg、19.57 g/kg和17.62 g/kg,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3、广东省红树林湿地30cm深土壤有机碳密度范围在0.97~13.18 kg/m2,平均值为4.22 kg/m2,变异系数为0.50,属中度变异。广东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27×104~4.46×104t(30cm)。4、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孔隙度的关系在在粤东和珠江口地区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粤西地区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雷州半岛相关性不明显(P>0.05)。各土壤理化指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pH值。5、以珠江口地区红树林湿地为例,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老鼠簕群落>桐花树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与树高、盖度的关系不明显,植被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应是各种植被指标如植被类型、树高、盖度、胸径、结构特征等综合作用的结果。6、人为因素对红树林干扰剧烈,主要表现为红树林内采挖和放牧、沿海开发建设、养殖塘废水和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等。另外,互花米草蔓延生长迅速,无瓣海桑有扩散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红树林的分布从而影响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特征,由于产业集群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面宽、带动力大,因而也是目前理论界、实业界和各级政府高度
洪涝灾害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损失与破坏严重;2)发生频率极高;3)影响范围极广,而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近几十年来,由于降雨的时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城市空间组织的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后,在城市化与郊区化的双重动力推动下,大都市区在中国发展迅速,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