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时代,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强有力的推手。而教师作为教育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数量的多寡,素质的高下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师教育议题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议题。转型后的俄罗斯,其教育发展不断地受到社会变化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在不断的适应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在这其中,教师教育又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新世纪伊始,随着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与发展,教师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深化,俄罗斯教师教育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基于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诉求,俄罗斯开启了以国家引导为主,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中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家长等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改革。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引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问题的缘起与研究价值,解释了相关概念,通过文献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关于上世纪末俄罗斯转型初期教师教育发展的研究,分析了饱受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困扰时代特征之下,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尽管这一时期教师教育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体制上的改变毕竟打破了原有体制的桎梏,给俄罗斯的教师教育带来了改革和发展的契机。第二章是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本章阐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化大趋势发展,转型初期教育改革的实践积累,教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立等,为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带来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分析了由于俄罗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双重选择”危机、教师培养质量不足、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存在。第三章则是阐述了新世纪以来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主要从分级化教育管理结构、市场化教育管理机制,以及大学自主权提升等方面,论述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管理机制改革;从打造连续教师教育体系、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的多元化师资培养机构网络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方面,论证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培养机制改革;从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结构与内容选择和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对俄罗斯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描述;从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教育的评价机制和努力构建国际化教师教育空间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第四章是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了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本章选取了在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师范类高校M大学作为案例,通过访谈和比较的方式,对该校新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所面临困境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校在师范生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师教育学位制度改革,入学考试与准入制度改革,新课程体制改革,强化教学实习与实践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举措进行了阐述。另外,也对该校在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包括成立教学科研中心,打造开放、高效的现代信息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师资队伍保障,国际化教育环境空间建设,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等。并从入学制度改革、学士—硕士二级学位制度的实施、新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实践环节、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对M大学的教育改革举措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第五章阐述了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特征。新时代赋予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情境的变迁,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念,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和实践能力观,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的价值要求,并逐渐成为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教育优先、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等价值理念,以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式,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新的教师教育质量观逐步形成。因此,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也就分别体现在教师教育的优先发展,国家意志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回归,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理念的发展,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实践能力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第六章论述了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和经验借鉴。纵观新世纪俄罗斯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在诸多方面都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章从突出教师职业意义、提高教师教育战略地位;转变教师教育价值观,关注人本主义取向和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时代需要的未来教师;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完善培养机制;借鉴连续性师范教育构想,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借力国际智力资源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通过这些经验与启示,为我国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