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油田以陆相沉积的多层油田为主,由于沉积的不同特征,有时造成储层横向上和纵向上非均质性极为严重,这就造成有大量剩余油滞留在储层内。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储层物性特征直接决定了储层的含油性,对于注水开发油田,了解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上和生产上的意义。以岔河集油田岔31断块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对其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评价,并计算其断块的剩余油分布,找出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储层非均质性如何影响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为更好的开发油田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构造特征、油藏沉积、储层特征、敏感性、油藏类型及天然能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2、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明确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储层的平面、层间、层内、微观非均质性。3、对剩余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剩余油的方法,并通过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对纵向上剩余油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为下步挖潜提供依据。4、通过计算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和建立储层非均质概念模型,将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找出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储层非均质性如何影响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并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排序。5、在了解非均质性如何影响和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挖潜方法,提出一套适应非均质性油藏剩余油的挖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