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大规模的涌入中国传教,教育事业是他们传播福音的有效手段之一。1897年,德国侵占了胶州湾,青岛变成了德国的殖民地,传教士们也跟随殖民者来到了青岛,兴建了青岛最早的近代学校。虽然德国人撤出了青岛,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青岛的教会学校已经初具规模。在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冲击下,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推进教会学校的立案工作。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之后政局相对稳定,基督教各差会逐渐接受了政府的要求,相继完成了立案注册的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各校都开设了中国人最需要的有关西方近代科学的课程,并按照政府的规定调整了课程时间。在管理方式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任了学校的管理层,政府也掌握了一部分的管理权,将教会学校纳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各校都开设了英语课和党义课,适应了社会大众的学习要求和政府思想教育的要求。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各教会学校通过立案注册最终完成了其中国化的道路。虽然学校的宗教色彩日益淡化,但是却满足了学生对学习实用性知识的需求。它们获得了政府的认可与帮助,成为青岛近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诚然,教会学校开办的初衷是为了传播基督教,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它们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推动了青岛的近代化进程,对青岛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