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孕期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在降低孕妇血清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改善孕妇肝功能、阻断HBV(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同时探讨两种药物孕期抗病毒对母婴的安全性,为孕期抗病毒的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7月至南京市第二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分娩的孕妇及其婴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替比夫定组233例,拉米夫定组154例,另选择100例仅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及其婴儿作为对照组,其中两抗病毒治疗组则按治疗起始时间分别分为<20周、20-32周及>32周四个亚组。三组内又分别分为肝功正常组及肝功异常组。比较各组及亚组间或组内孕妇HBVDNA对数值、E抗原滴度、肝功能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动态变化,比较两抗病毒组发生早期耐药变异的差异。比较各组婴儿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水平,观察两种药物对产时感染率、宫内感染率及免疫失败率的不同影响,记录2组母婴不良事件。
结果:
治疗4周后替比夫定组及拉米夫定组孕妇E抗原及HBVDNA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HBVDNA水平3.17±1.05,转阴率36.48%,拉米夫定组分娩前HBVDNA水平降至4.00±1.12,转阴率达20.13%,对照组HBVDNA无明显变化。替比夫定治疗4周、8周HBVDNA均低于拉米夫定,分娩前转阴率更高,P值均小于0.05。两抗病毒组肝功异常亚组分娩前HBVDNA水平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亚组,而转阴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亚组,P<0.05。三组孕妇治疗前后ALT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肝功异常者有明显改善或复常,而且替比夫定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拉米夫定组10.42%、替比夫定组2.17%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变异现象,P<0.05。抗病毒治疗起始时间集中在孕20-32周,其分娩前HBVDNA水平与孕20周前抗病毒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孕32周后抗病毒组,P<0.05。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产时感染率分为12.02%、10.39%及15%,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抗病毒组1月龄、6月龄及12月龄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1月龄时有5例发生宫内感染,并持续至12月龄,明显高于两抗病毒组,P值均小于0.05。三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和新生儿体重、身长、先天畸形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孕妇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及磷酸肌酸激酶均无明显异常改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均能有效降低孕妇HBVDNA水平,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及母婴传播,且对母婴安全性均良好。替比夫定抑制HBVDNA复制的效果较拉米夫定更快更强,拉米夫定较替比夫定更易产生耐药变异,但两者母婴阻断效果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