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建筑学起源,自身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建筑系馆空间作为建筑学学习的主要空间载体,其空间的形式特点从侧面上反映着建筑学的发展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虚拟空间”(Cyberspace)则成为代表信息时代的重要空间形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使得“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置换也越来越便捷,从而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正在相互融合并产生的新的空间形态—“复合空间”(Hybridspace)。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建筑系馆天生与建筑学的关联,其内部的空间形式随着虚拟空间的介入发生着复合性的变化。本文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从第二章开始分别梳理了建筑学教育模式在科学技术影响下推动了建筑系馆空间演变,总结了建筑系馆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的关系和规律。第三章对信息时代“虚拟空间”进行全方面概述,结合第二章科学技术对建筑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寻找出信息时代空间的新模式—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复合化发展。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开始剖析了建筑系馆复合空间生成的内在动因:一是依靠移动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所衍生的“普适计算”时代到来;二是建筑设计本身向着数字化,网络模式的演进这两个因素构成;提出了建筑系馆空间复合化生成主要动力为信息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所产生新的设计模式与设计思维;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适计算”时代的到来则是空间复合化的外在促进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系馆各个空间功能使用特征,空间布置策略,技术限制原因的分析总结出建筑系馆空间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对空间的复合化进行实例描述,对虚拟空间在与现实空间相互融合复合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改进的策略,并预测未来建筑系馆空间复合化的新趋势。第三部分作为结尾从第五章开始笔者对现在正在发展的,未来可能成为主要影响空间复合化程度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和介导现实技术进行阐述,并依据现有应用实例前瞻未来由这些技术带来的新一轮的建筑系馆复合化空间使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