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沿海地区,部分岩层裸露面较浅,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常规桩支护嵌岩深度大,施工难度及工程成本较高,因此在实际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支护体系“吊脚桩”支护体系,针对该支护体系,现行国内外相关规范并未做详细的设计说明及施工指导,是一种依赖工程经验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护方式,但已有大量实践工程表明该支护体系有着较好的支护效果及经济效益,因此对这种特殊的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做了如下的研究:(1)查阅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吊脚桩”支护体系变形规律及稳定性的相关文献,汇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深基坑的变形形式,变形机理及桩锚支护体系的几种常规设计方法,并根据“吊脚桩”支护体系的受力情况,给出了其简化计算模型及设计计算式,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的计算表达式,通过静力平衡法,求解平衡状态下“吊脚桩”最小嵌岩深度及岩肩预留宽度。(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基于实际工程案例,针对“吊脚桩”支护体系建立剖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先对不同支护条件下“吊脚桩”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探讨,其次对影响“吊脚桩”支护体系变形规律及稳定性的三个因素,即桩体嵌岩深度,岩肩预留宽度及锚索预加力作单因素分析,最后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锚索预加力与岩肩预留宽度,桩体嵌岩深度与岩肩预留宽度作双因素分析,并给出最优的设计组合值。(3)在剖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整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地表沉降,内支撑轴力,锚索应力等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实测数据,验证“吊脚桩”支护体系在本工程中运用的合理性及本次模型选用土体本构,材料参数的可行性,并基于有限元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