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uO、Ni(OH)<,2>和ZnO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类氢氧镁石的层状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和低温取代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uO纳米棒,用水热法合成Ni(OH)2纳米颗粒和纳米棒,水热法制备了ZnO的纳米片和纳米棒。由Zn(OH)42-溶液合成了纳米花簇的ZnO。考察了不同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由层状Cu2(OH)3NO3在低温合成CuO时延长取代反应时间得到产物纯度越高,溶剂对产物形貌有较大影响,水体系中得到直径在20nm左右,长约1μm排布统一有序的束状纳米棒,乙醇体系的CuO要短小且相互交错在一起。水热反应时的温度和碱液的浓度对产物几乎没有影响,产物均为厚度约为50nm,大小较均匀CuO的纳米片。 由由层状前驱物Ni3(OH)4(NO3)2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纳米Ni(OH)2,与合成CuO不同,水热温度对Ni(OH)2的制备有决定性的作用,低温得到均匀的细小纳米颗粒,而高温则利于纳米棒产生,延长高温反应时间至24h,得到较多的纳米棒。 采用水热法由层状原料Zn5(OH)8(NO3)2·2H2O在氨水体系中合成了纳米氧化锌,不同的温度产生形貌各异的ZnO,120℃、140℃时出现纳米颗粒和少量的纳米片,升高温度160℃时为大量的纳米片和少量纳米棒,低温下体系中引入表面活性剂促进纳米薄片的出现。采用不同的前驱物,由Zn(OH)42-溶液成功地在低温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纳米花簇的ZnO,探讨了体系中碱液浓度,搅拌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碱度对产物的形貌起决定性的作用,高碱度时产生棒状纳米花簇,低碱度时有利于片状纳米花簇的形成,提高搅拌温度利于生成长棒状的纳米花簇,此外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产物形貌也会发生改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形成机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30年来,制备超细晶/纳米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方法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变形工艺。针对不同材料变形组织、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也在逐渐完善。基础研究方面向着深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助磨剂在水泥粉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水泥粉体性能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水泥性能的变化。其中,对工程实践中反映出的掺助磨剂水泥与超塑化剂的适应性问题从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的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在不断地随之改变,其中海外代购产品的的方式和渠道更是不胜枚举,而由此产生的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层出不穷,消费者权益的保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城市河涌,城市河涌水污染同益严重。为了寻求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河涌治理方法,本研究采用一种高效生物载体,以无锡古运河铁树桥支流治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