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镍等电子序列的组态空间Shannon熵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熵最早由Clausius以孤立体系热力学熵增加定律的形式描述了热力学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随后由Boltzmann把体系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状态联系起来提出Boltzmann熵,再由Shannon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从量的方面阐述了信息的传输,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信息熵作为随机事件不确定性的量度奠定了现代信息科学的基础。后来随着信息熵概念的不断发展,Shannon熵得以被很多学科所运用。本文从多组态波函数的数学性质出发,引入了离散Shannon熵,然后用它来描述类镍等电子序列的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波函数所包含的原子态能级信息。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年来Shannon熵概念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对原子物理学中Shannon熵的应用背景进行了阐述。第二章系统地阐述了多组态Driac-Hartree-Fock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多组态方法中的一些重要修正,再从多组态波函数的数学性质出发引入了离散Shannon熵的概念。第三章以类镍等电子序列能级结构的计算为基础,用归纳法阐明了熵的突变、信息交换、本征能级反交叉和强组态相互作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发现了Shannon熵和能级反交叉存在一个有趣的联系,这有助于方便地定位能级反交叉和信息交换的位置,这对于传统物理概念提出了信息角度的理解。特别是在给定的组态空间中,Shannon熵突变是本征能级反交叉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且Shannon熵突变是信息交换的一个充分条件。基于对不同组态空间中Shannon熵性质的研究,我们在第四章中探讨了类镍等电子序列基态和单激发态在LS耦合基组态空间中Shannon熵的性质,并且得出了与jj耦合基组态空间中相同的结论。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许多线性系统存在部分或全部参数的不确定性,该属性能够借助模糊数进行表示和计算.基于部分元素为模糊数的不确定线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新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鉴于以上事实以及线性矩阵方程应用的广泛性,论文讨论了复模糊数表示不确定元的Sylvester矩阵方程AX+XB=C的计算方法,其中C是复模糊矩阵,X是未知复模糊向量,A是m × m阶实矩阵,B是n × n阶
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是水力侵蚀研究的水动力学基础。然而由于坡面特征复杂且针对薄层水流的观测手段仍不完备,目前对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征和阻力产生机理的认识有限,对草被空间配置影响下坡面流水动力特性变化和产流产沙过程规律仍未得出定论。本研究通过开展草被覆盖条件下水槽试验,研究草被密度与草被格局影响下的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量化分析草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水流阻力形成机理及各个阻力分量之间的关
“退耕还林(草)”工程大幅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沟道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数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导致沟道土地整治工程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这使得沟道土地整治后流域水环境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后的流域产汇流过程需进一步研究的现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沟道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和粮食生产的重要土地资源,准确认识和把握淤地坝水循环关键过程的变化对明确坝地土壤供水能力,科学指导淤地坝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陕西北部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两座已淤满淤地坝A、B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率成像法探究了坝地土壤电阻率空间分布,与土壤含水率建立关系后解析坝地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结合地下水位数据,研究了坝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并估算浅
流域水沙参数的有效率定与特征分析不仅直接影响模型模拟精度,而且对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延河流域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气象、径流以及泥沙等数据,构建了延河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沙模型,并采用NSGA2(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
土地覆盖对流域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其对水文过程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后水文要素变化和水文要素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型气候的延河流域为例,通过CLM5.0模型模拟1980–2018年土地覆盖变化对流
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测定对于水资源有效管理、节水灌溉、作物生长以及污染物监测等都非常重要;土壤结构性、塑性、压缩性、粘着性、粘结性等物理性质也都和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末端开路同轴探头介电测量法利用频域反射技术,结合矢量网络分析仪可以在宽频段上对土壤复介电常数进行测量,具有快速、无损、精度高的特点。但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必须在待测土壤介质与矢量网络分析仪之间插入无源的探头才能够实现测量
灌区作物种植信息和不同作物下的土壤水分状况是灌区进行合理灌溉和用水调度的基础,遥感技术为全面、快捷的获取上述信息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Landsat 8卫星为数据源,以山西省临猗县回龙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了灌区作物种植遥感监测与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利用2018年7月-2020年7月云量少于15%的Landsat 8影像构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Veg
目前,超冷原子物理是物理学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尤其利用激光与中性原子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人工规范场,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人工自旋轨道耦合,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基态相和动力学现象:如平面波相、条纹相、原子的自旋霍尔效应和自旋动量锁定等。而将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加载到光晶格中又出现了新的基态相,即边缘相。光晶格中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为利用中性原子模拟强关联系统的研究提
坡耕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3,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受地形坡度影响,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在坡耕地难以应用,喷灌因具有省水、增产、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坡地灌溉中。然而,坡地喷灌相较平地更易形成地表径流,且水量分布在地表更不均匀,导致水分利用率较低、灌溉质量较差。为此,本文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坡地喷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揭示了坡地喷灌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依据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