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不同医师辨证论治随机对照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_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以辨证论治的实施者——医师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医师的辨证论治的效果为指标,探索医师共性和个性经验规律对辨证论治效果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从对失眠的不同医师辨证论治经验的评价方法着手,在不扭曲辨证论治特点的前提下,探索适宜针对医师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   方法   随机实施方法:   患者就诊顺序的随机:每位入选患者均要接受三位医师的诊治,接受医师诊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决定。医师随机编为A、B、C,共六种随机方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工作人员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产生每位患者每次接受三位医师的诊治顺序。每位患者每次就诊时均按照对应的随机编码确定的三位医师的诊治顺序进行。   患者真实治疗处方的随机:患者经过三位医师诊治后,将随机接受其中一位医师的处方进行治疗,该随机方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工作人员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产生,在患者首次就诊时根据随机方案确定,以后每次患者均服用该医师开具的处方,直至疗程结束。   盲法实施方法:   课题操作人员对随机结果的盲法实施:指定一名与该课题无关的人员负责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申请随机号,根据生成的就诊随机号安排课题组人员组织就诊。同时,安排与采集及分析临床资料无关的非课题组人员按照及使用药物随机号将相应医生的处方以不公开医生身份的方式,送至煎药室统一代煎,并从煎药室领回煎好的中药发放给患者。   对照实施方法:   三位医师对全部患者进行诊疗,三位医师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点互为对照;比较临床疗效时,选择不同医师药物的三组患者之间进行比较。   数据采集方法:全面记录每次诊疗的病例及量表信息,采用结构化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将收集的病例信息、量表信息等,进行结构化录入。   统计分析方法:基线分析及疗效统计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经验特征分析,采用“973计划——辨证论治临床评价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平台研究”项目建立的数据分析挖掘平台及相关方法进行,采用多维查询检索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点式互信息方法等。   结果   1疗效   1.1主要指标   基于匹兹堡量表评分的疗效:总体有效率为66.67%,医师A治疗组医师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66.67%,医师B为72.73%,医师C为60%。   1.2次要指标   基于中医症状量表评分的疗效:总体有效率为80%,医师A治疗失眠总有效率为66.66%,医师B总有效率为81.82%,医师C总有效率为9096;   基于中医症状主症量表评分的疗效:总体有效率为63.33%,医师A治疗失眠症主要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55.56%,医师B为72.73%,医师C为60%;   基于中医症状次症量表评分的疗效:总体有效率为80%,医师A治疗失眠症次要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55.55%,医师B为90.91%,医师C为90%;   除量表信息以外的症状变化情况:三位医师对患者的失眠症伴随症状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1.3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患者对医师的疗效评价以满意为多,社会效益较好。   2辨证特点   三位医师辨证的共同点为,以热扰心神频次最多,其次为痰热、心肾不交。医师A主要侧重于对血虚、肝郁的辨证;医师B主要认为热扰心神,即痰热扰神为失眠的主要病机;医师C对失眠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血”上,血虚、血瘀是医师C对失眠进行治疗的切入点。   3用药情况   医师A治疗失眠症核心药物是炒枣仁,石菖蒲,生龙骨,生牡蛎,远志,黄连,肉桂,茯苓,再根据不同的证型加以其他药物;医师B治疗失眠症的核心药物是炒枣仁、莲子心、竹叶、灯心草、生龙齿、远志、石菖蒲,医师B以黄连温胆汤的运用为主;夜交藤、柴胡、牡蛎、龙骨、灯心草是医师C治疗失眠症的核心药物。   结论   1本次研究设计的评价方法适宜于对辨证论治的评价。   2三位医师辨证结果不同,用药不同,但对失眠都有疗效,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三位医师对失眠症的治疗用药的共同特点是:均运用炒枣仁、石菖蒲、夜交藤、生龙骨、生龙齿、生牡蛎、远志等安神药物。   4医师的用药与其辨证结果相对应。如医师A的辨证结果以血虚为多见,对药物的运用也较多频次和配伍使用当归、丹皮、远志,养血活血安神;医师B的辨证结果以热扰心神为多见,对药物的运用也较多频次和配伍使用黄连、莲子心、灯心草,均能清心热安神;医师C的辨证结果以血瘀为多见,对药物的运用也较多频次和配伍使用柴胡、当归,疏肝气、活血养血。   5三位医师对失眠症的治疗用药异同形成的原因,根据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师自己的观点,大致总结为两点,一是不同医师因师承不同,研习书籍有别,临床经验积累各异,而形成不同的辨证思想;二是有的医师可能受到现代中药药理药理研究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癌性疼痛是癌症最主要的相关症状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1%-90%。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是主要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痰瘀阻络证患者在应用中西医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之间降压疗效、肾损伤五项及血清胱抑素C(Cyst-C)的差异性,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及其早期肾损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的生存状况入手,从几个方面对宛梆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试图为这种珍贵的声腔寻求较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