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生态平衡为理论基础,开发复合生物制剂为目标,首次将两种亲和拮抗菌用于森林植物叶部病害,以期两种复合拮抗菌在松属植物赤枯病防治中发挥协同作用,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峙培养显示两种颉抗菌(Gliocladium virens、Bacillus firmus)对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a)的抗生方式有一些差异。G.virens对P.funerea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营养与空间上的竞争,无抑菌圈;而B.firmus对P.funerea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mm),对峙培养4-5d后菌丝逐稀疏、干枯、变黄。    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G.virens对P.funerea重寄生现象明显,G.virens菌丝能在P.funerea菌丝上平行生长或爬行,G.virens菌丝缠绕P.funerea菌丝,并产生附着孢,P.funerea菌丝被侵入处变形,且有物质外渗。    3、两种颉抗菌所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P.funerea有显著影响,G.virens在初期有较高的效应,而B.firmus有较长的抑菌作用,在中后期的效果更好,这种效应对二者联合施用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协同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4、颉抗菌的挥发性物质对P.funerea的抑菌效果,用与对照相比的抑菌率来分析,G.virens抑菌效果更好、更稳定,与时间的相关性更大,最高抑菌率达59.7%,B.firmus抑菌率与时间的相关性较小,72小时后趋于平稳。    5、两种颉抗菌代谢物中不同成份的抑菌效应试验表明,G.virens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P.funerea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蛋白质更明显,其中蛋白质抑制效果较稳定;B.firmus产生的粗脂肪可完全抑制P.funerea的孢子萌发,多糖、蛋白质抑制效果也较稳定,但多糖效果更好。    6、G.virens与B.firmus的亲合性研究显示,G.virens发酵滤液在70%浓度以下对B.firmus的生长繁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在70%以上浓度,B.firmus的生物量有所下降;而B.firmus发酵滤液对G.virens的生长繁殖无明显抑制作用,这种状况有利于二者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协同作用的发挥,表明了两种微生物在松赤枯病生物防治中联合作用的可能性。    7、G.virens与B.firmus对松赤枯病的协同控制显示:(1) 预先接种病菌后(7天)再进行生物防治处理,不管那种情况,感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浓度影响无显著差异,即使是两种生防制剂联合作用也未显著提高其防效,但不同树种间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2)领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对松赤枯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两菌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两菌分别单独施用防效差异不显著,浓度变化对防效影响不大;(3)预先接种颇抗菌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两菌联合处理防效更优,感病树种(马、云、油)的感病指数可降至13一15,抗病树种的感病指数可控制在3%左右;在同一浓度下B.f1’r功US、叹叮厂即s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领抗菌下,浓度愈高,防效愈高:松),(4)三种生防接种方式的平均效果分析表明,叹F行ens最高平均防效49.5%(黑B.了’1’r功us为50%(辐射松),两菌联合最高平均防效80%(辐射松);种条件下,种病菌”,“预先接种颇抗菌”的方式显著高于“领抗菌与病菌同时接种”和在同一树“预先接而“颇抗菌与病菌同时接种”的方式也明显优于“预先接种病菌”。从防治效果的绝对值来看,“预先接种病菌”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病害已经发生再进行生防菌处理,这种情况对松赤枯病的控制无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