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及偏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抑郁状态、FD不同亚型等情况与F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总结刘华一教授对于FD的辨治经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及诊治FD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和经验。方法: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对于FD研究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意见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问卷调查表》,采集FD患者就诊信息,包括: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信息、焦虑自评情况、抑郁自评情况等,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总结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及偏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抑郁状态、FD亚型等情况与FD之间的关系,以及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第二部分为刘华一教授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撷英。通过收集刘华一教授辨治FD的医案,总结归纳刘华一教授的学术理论,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治和用药特点。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33例FD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8岁,年龄在50-59岁之间发病率最高;以女性发病为主,女性发病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性以50-59岁最多,年龄在40-49之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受教育程度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学历为本科/大专的患者,其次为高中/中专、初中、硕博士研究生、小学及以下;按从事职业分类时,以办公室职员为主,其次为无业或退休、商业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农民、教师、学生、公务员;部分患者出现饮食过快、饮食无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偏嗜情况中发生频率前四位分别是嗜咸、辛辣、油腻、嗜甜。2 FD不同亚型主要为EPS和PDS,有少部分患者同时满足两种亚型诊断标准以致不便分类,遂单独归类;有28.76%FD患者伴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45.49%FD患者伴随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主要为单纯焦虑或抑郁状态,少部分为焦虑抑郁复合状态。3根据F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发病率最高的是肝胃不和证,其次为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将男、女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前两种证型均为肝胃不和证和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寒(弱)证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层次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显示脾胃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在不同年龄层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对于FD不同亚型,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均以PDS发病为主,肝胃不和证和脾胃湿热证以EPS发病为主。4刘华一教授在临证中推崇“气机升降论”,并将“因滞致虚,因虚夹邪”理论运用于临床,刘教授在辨治FD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乃饮食不节、六淫邪侵、情志内伤、素体本虚为因,其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辨证论治不外脾胃虚弱、肝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证,宜扶正祛邪并举,刘教授以益气养血调中、疏肝理气和中、辛开苦降畅中为法自拟方药加减论治,收效显著。另外,刘教授在辨治选药时重视花类药轻清宣散、芳香行气之功,并精选对药相辅相成运用于不同证型治法之中。结论:1从FD患者一般情况看,FD发病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以女性患者发病为主,女性患者以40-49岁为发病高峰,而男性患者以50-59岁为发病高峰,患者总体以50-59岁为发病高峰。学历分布以本科/专科为主,其次为高中/中专、初中、硕博士及以上、小学及以下。职业分布以办公室职员为主,其次为无业或退休、商业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农民、教师、学生、公务员。三餐不定时者和饮食过快者占FD患者小部分,对FD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影响,FD饮食偏嗜者多以嗜咸、辛辣、油腻、嗜甜等,不良饮食偏嗜会导致FD的发生,饮食因素已成为FD的危险因素。2 FD亚型可分为EPS、PDS和兼具前两种亚型特征而不便分类型三种,EPS和PDS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无明显差异。FD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治疗可改善FD症状,因此推荐Hp阳性FD患者进行杀菌治疗。部分FD患者伴随焦虑和(或)抑郁状态,说明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当今社会FD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 FD患者最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型为肝胃不和证和脾虚气滞证,说明FD与肝、脾、胃的功能异常有很大关联性,情志失调亦成为FD疾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久病耗伤正气以致正虚邪盛,随着病程延长,可继发多种夹邪证候。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FD患者以中年人居多,男性患者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属性,饮食失调、恣食肥甘厚味可常见脾胃湿热证,女性患者较之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精气衰少,因此可常见脾胃虚寒(弱)证。对于FD不同亚型,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均以PDS发病为主,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以EPS发病为主。4刘华一教授根据“气机升降论”和“因滞致虚,因虚夹邪”论对FD的病因病机、病程发展、辨证论治等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临床效果显著,突出了中医药对于FD治疗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