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参与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反腐倡廉策略的重要导向之一。因此,研究公民参与反腐倡廉,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议题。文章讨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中公民参与的状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发现在反腐倡廉中,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更深层次的开展,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民主建设。但是就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现状而言,公民参与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公民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单中心”的治理格局、公民举报成案率低、公民主体自身对腐败的认识不足和对反腐倡廉信心较弱、政府回应机制不强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在公民参与机制、政府与公民互动、参与者素质等方面作了探讨,指出反腐倡廉中公民参与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参与效度不足,提出了公民参与反腐倡廉需要更全面的制度保障以及坚定的信心。文章认为,要实现公民参与在反腐倡廉中的主体作用,应结合我国实际,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培育廉洁文化、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实行政务公开,完善相应的政府信心公开、公民表达机制、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机制,建设廉政文化等,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公民参与环境;另一方面,公民自身素质及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是公民能够更加有效参与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