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腐倡廉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参与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反腐倡廉策略的重要导向之一。因此,研究公民参与反腐倡廉,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议题。文章讨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中公民参与的状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发现在反腐倡廉中,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更深层次的开展,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民主建设。但是就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现状而言,公民参与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公民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单中心”的治理格局、公民举报成案率低、公民主体自身对腐败的认识不足和对反腐倡廉信心较弱、政府回应机制不强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在公民参与机制、政府与公民互动、参与者素质等方面作了探讨,指出反腐倡廉中公民参与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参与效度不足,提出了公民参与反腐倡廉需要更全面的制度保障以及坚定的信心。文章认为,要实现公民参与在反腐倡廉中的主体作用,应结合我国实际,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培育廉洁文化、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实行政务公开,完善相应的政府信心公开、公民表达机制、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机制,建设廉政文化等,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公民参与环境;另一方面,公民自身素质及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是公民能够更加有效参与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保护土地生态系统与保障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用地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已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
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复发、高转移及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各地区呈快速增长趋势[1].研究发现,白肤色和金发人群容易罹患黑色素瘤.它是最具侵略性的癌症之一,更容易发生
期刊
中国与东盟国家大多属于传统知识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由于地域临近,拥有很多相似或者相同的传统知识资源。为共同抵御传统知识剽窃,中国-东盟各国应当达成一致意见建立统一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