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也能够为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教科书在中小学课程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质量。事实上,中小学课程领域的课程质量问题在许多层面上可以具体物化为教科书质量问题,教科书研究已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课程质量的改革具有鲜明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我国对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多停留于经验层面,鲜有系统而深入的认识,这势必会阻碍教科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详尽地介绍了国外发展较为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主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期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究,对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所推动和助益。首先在绪论部分阐明了选择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实验评价法、结构分析评价法进行研究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分析了教科书评价法研究尚存的问题,并对论文涉及的“教科书”、“教科书评价”、“教科书评价方法”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部分介绍了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探讨了其概念、产生与发展、分类以及应用步骤,并以土耳其教育部针对其九年级学生通用的英语教科书的审核表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为例,具体阐明审核表法的应用。第二部分首先从概念、历史发展和应用步骤等方面对教科书实验评价法进行了描述,随后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学者对两个版本的美国历史教科书进行的实验评价,涉及实验背景、实验样本的确定、实验过程、测试方法及结果的分析与处理几个方面,呈现了较为完整的评价过程。第三部分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进行了介绍。首先对教科书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定义与产生,对其理论依据进行了重点阐述,随后介绍了其应用步骤。两个案例均是对美国1986年版六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世界》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对象分别为整本书以及书中的一篇课文。前三个部分分别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剖析。以此为基础,第四部分首先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难易程度三个方面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随后又对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提出了三点启示,指出教科书评价需要探索理论,多方参与,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