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的《左传》学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禧身为明遗民,亲历了明清易代的变局,被明末社会的惨象所触动,遂一心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他从《左传》中总结古今成败,辨其得失,以求得出经世致用的策略,如民本思想、君臣之道、夷夏关系、兵法谋略等,本文即以此为据,探讨魏禧的《左传》学。魏禧身处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其治学思想受到社会现实的冲击,使得魏禧开始关注现实,做有用于世的学问,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均以追求经世致用为旨归。同时,受到家学中家国情怀的影响,自明亡后,魏禧有着强烈的遗民情感,主动与清廷划清界限,在评点《左传》的过程中也渗入了夷夏之辨的观念,但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稳定,魏禧的夷夏之辨观念也在逐渐消解,开始重新定义民族关系,反思国家的盛衰缘由;魏禧借评点《左传》表达自己的君臣观、民本观,体现出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观念;同时,阐发《左传》中的兵法谋略,通过对《左传》战争中的军事谋略和战略战术的归纳总结,得出兵法兵谋共计五十四种,形成了自己的兵学思想体系,包括心理战术、奇兵战术、间谍战术,以及战备思想、外交战略、军纪建设、将帅才能等,以期能够指导清初的军事活动。魏禧的兵法思想不仅具有经世作用,而且对其作文也产生了影响,魏禧评点《左传》是分别采用了以兵法论文和以行人辞令的形式论文的方法,文风凌厉雄杰。此外魏禧还主张“积理练识”的文学理论,要求将作文与修身相结合,以此来增长见识,丰富情感。魏禧论《左传》之兵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总结春秋列国的胜败缘由,能够古为今用,服务于现实社会,这是对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的实践,推动了清初实学之风的发展;同时,因为受到时代和个人军事实践经验的局限,魏禧的兵学思想也存在不足之处,缺乏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且部分思想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难脱窠臼。
其他文献
洛克财产权问题时至今日仍存在广泛的讨论与争议。财产权作为一项在自然状态中后天获得且确立的自然权利,真实且具体地体现了自然法是如何在自然状态下发挥其普遍效力的。深入地理解洛克讨论财产权的目的何在,以及他如何在自然法的框架下解释财产权,思想家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表现出不可调和的对立性,尤其是历史权利原则与平等分配原则之间的调和,一直是争议的话题。争议的主要焦点是洛克权利理论中存在一种张力,一方面认为上帝
刘逢禄是清代第一位系统研究公羊学的人物。他的公羊学研究不仅带有明显的汉代今文经学的意义,而且成果颇丰,其中《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刘逢禄欲以《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一书,重振董、何公羊“三科九旨”之学,全面归纳并阐释何氏公羊学“义例”,以通《春秋》之旨,进而以之贯通群经。刘逢禄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与他的生平、家学和当时的学术思潮息息相关。刘逢禄《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研究主要从三个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立法改革的方式来应对超龄劳动者就业问题,通过颁布《反年龄歧视法》《高龄劳动者雇佣法》等法律法规从立法的高度支持和鼓励超龄劳动者就业。当前我国在经历人口红利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峰时期后,逐渐走向人口老龄化,进入社会发展前进难以避免的演变阶段,老年人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劳资矛盾尖锐化,社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虽然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在法理学界,公民守法理论可以说是其中的核心命题以及基础命题之一。他们认为,法律如果得不到遵守将无法发挥它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没有人能够在法律的制度框架外行使所谓的权利。同时,公民不服从也成为了现代常见的社会问题之一,一旦反抗政府超过了自由限度便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作为一项没有被明确界定的个体权利,如果每个公民按照自己的内心意愿来决定是否遵守法律,按照自己的正当性标准来决定是否服从,那么法律的
曹毗是东晋著名文学家,也是谯郡曹氏家族中的重要文学成员,在东晋文坛文名较显。本文主要以曹毗思想,文学作品为基础,结合魏晋历史文化背景,援引相关研究资料,探究曹毗在魏晋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曹毗出自谯郡曹氏家族,谯郡曹氏一脉历来背景显赫,人才辈出,其中以曹休为代表的宗族成员对曹毗立身处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曹毗的生平事迹,史籍只对他的仕历做了简要记载。考察他的仕宦经历,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郡察孝廉至
美国联邦法院司法审查作为美国独具特色的制度之一,主要指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会立法和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合宪性的活动。自司法审查正式确立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其展开广泛研究和激烈探讨,主要集中在司法审查的渊源、正当性以及其与美国宪法的关系等方面,而对司法审查的性质并未给予足够关注。为此,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美国联邦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进行探究,以揭示其真正本质。本文将首先对
我们正处于一个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作为电子商务中货物流通的重要环节,快递行业也随之飞速发展。至2020年年末,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已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快递行业拥有庞大的受众人群和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快递损害赔偿纠纷数量也在逐渐攀升。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经对快递服务标准及损害赔偿范围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但由于法律、法规规范不够统一、明确,实务界及学术界对
在清代的唐诗选本中,王闿运的《唐诗选》颇具个性,它是一部秉持着“尽三唐正变”的选诗理念注重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现不同唐诗的风格面貌、体式特征和创作视角的诗歌范本,同时它亦是王闿运唐诗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为近代唐诗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材料。但《唐诗选》在后世的关注度并不高,目前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成果也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唐诗选》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绪论部分对王闿运的诗学思想及
一、预重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预重整是在庭外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制度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产生的一种企业挽救辅助性模式,其设置目的是通过两种制度进行先后的有机衔接、补强组合,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劣势,市场化、法治化地解决债务与经营困境企业的挽救再生。随着破产法制的日益发展与健全,预重整在企业挽救制度中逐渐兴起,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
期刊
晚清浙江诗人施补华,是“苕上七子”之一,曾入左宗棠幕,从军西北,也是晚清著名的西行诗人,在西北地区留下了不少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文,集中收录于《泽雅堂集》当中。这些诗歌和文章对研究地方文学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力图展现施补华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文学创作倾向,完整呈现出施补华诗文创作的面貌,充分肯定施补华的文学创作成就。论文由七部分构成:绪论说明选题缘由,肯定施补华作品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