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全球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全球研究的重要话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地球表面的土地覆盖也随着不断地发展着变化。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伴随着“3S”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利用“3S”技术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有利用相关部门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是在“四川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项目成果基础之上完成的。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研究区,陆地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等相关软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6年至201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分析,基本了解了汶川县4年间的土地利用情况。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汶川县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应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分别对研究区各时期土地利用进行了解译,基本查明了研究区三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2)建立了汶川县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数据库以及2006年—2008年和2008年—201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动态数据库;(3)对汶川县的土地利用进行了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分析,了解了汶川县2006年—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以及速度变化和程度变化。并基于分形理论,对汶川县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4)最后对汶川县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同时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给予了相关建议。通过对汶川县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得出地震前后汶川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006年到2008年耕地面积由0.81%下降到0.44%,林地面积由70.49%下降到60.40%,城镇建设面积由0.14%下降到0.08%。地震导致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较大程度的损毁,使其大部分转换成了未利用土地。2008年至2010年期间,各类土地类型面积均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部分转化成了草地和林地,生态得到了一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