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研究

来源 :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中的染料,特别是蒽醌染料的降解是很困难的,降解过程从微观上说也是很复杂的。所以,对染料的处理方法及产物进行的研究,可以为处理其它有机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首先以活性艳蓝KN-R为对象,采用不同的芬顿试剂氧化体系进行处理,讨论了光源、催化剂、氧化剂及介质的酸碱性对染料的脱色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UV-vis/草酸铁/H2O2体系对活性艳蓝KN-R处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的降解体系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以草酸铁络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的光助Fenton法处理活性艳蓝KN-R效果最好,处理后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9.0﹪,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89.1﹪和65.6﹪。 讨论了改进的芬顿试剂方法光化学氧化染料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为拟一级反应,考察了影响因素对脱色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建立各影响因素的速率方程,同时得到三种染料降解反应的速率方程。另外,考察了天然水中的典型阴离子BrO3-、HPO42-、Cl-、NO3-、HCO3-等对反应的影响,其中HPO42-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它阴离子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反应速率下降。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HPLC技术对降解产物及反应机理做了初探。结果表明,脱色要比降解快,在降解过程中有中间产物产生,并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被降解;从一系列液相色谱可以看出,原来的染料大分子可以被降解成为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提高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 运用Fe(phen)32+光度法测定了不同H2O2、FeSO4浓度、pH对羟基自由基表观生成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对·OH的表观生成率均有较大的影响,溶液中H2O2浓度和FeSO4的浓度对·OH的表观生成率的影响是相互的,当pH为3~4时,·OH的表观生成率最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严格控制H2O2和FeSO4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才能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其他文献
内生真菌一般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或者整个生活史生长于植物体内,不引起宿主明显病症的真菌,其与植物的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了一种复杂、特殊的关系,可以互惠共生,也可能是潜在病原菌,或者是潜在兼性腐生菌。链格孢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引起多种农作物病害。链格孢也是大量植物的优势内生真菌,但目前对于内生链格孢属真菌生活史及生态功能了解较少。通过对玉米优势内生真菌链格孢的研究,对阐明内生链格孢属真菌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从紫苏籽中提取纯化α-亚麻酸的工艺方法,首先利用超声波萃取法从紫苏籽中提取高纯度的紫苏油,再通过β-环糊精包合法或者尿素包合法进行纯化α-亚麻酸,得出最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代谢产物中种类繁多,除了在植物生长、发育、杀虫、避食、防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和生态作用外,大多成分还具有应用价值。近年来人们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