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品德教育的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能塑造人的人格魅力。品德教育是一个既传统又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千百年来,教育界未曾中断过品德教育问题的研究,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课题。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国内学者们对此鲜有涉足,研究成果也比较零散。在我国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对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进行研究,对扩宽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导师的推荐下,本人非常有幸于2014年8月至9月赴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进行短期研修,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方方面面的资料,以确保本论文研究材料的真实性、研究视角的系统性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本文选取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对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并从中总结归纳其特色、经验教训和发展动向,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具体环境,用一分为二的哲学态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将“他山之石”转化为有益的参考,为我国品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从总体上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对品德、品德教育以及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进行概念界定,为本论文研究限定了研究内容和范围,构成基本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系统地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历史概况,并根据其教育发展历程分为古代宗教时期、殖民教化时期和以及国民教育时期等三个时期,并且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特点归纳。第三部分为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现状,也是本研究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和介绍印尼品德教育的内容、印尼品德教育的目标、印尼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四个大方面,以此来探讨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的现状,并挖掘其特点。第四部分即为本论文研究的第三章。根据印尼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其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的相关品德教育措施,揭示其发展的动向。其中品德教育的发展动向一方面承载着弥补品德教育现存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未来品德教育的走向。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最后一章,从比较借鉴的视角出发,基于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的特色、存在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动向,结合当前我国当前品德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我国品德教育的参考性建议。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学生日常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以提高品德人格为最终落脚点,开展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三是,以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方式结合,切实转变我国品德教育方式;四是,以学校为品德教育开展主阵地,构建三位一体品德教育模式;五是,以防止极端主义为重要内容,加强我国宗教地区品德教育;六是,以社会反腐为品德教育的契机,提倡反腐倡廉教育品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