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工业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从传统产业的局部过剩到工业经济的全面过剩,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央建立了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这些带有刚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形成了倒逼机制。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倒逼机制,探索其内在逻辑,为从根本上化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选择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行业数据进行面板分析。首先,通过对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梳理,提出产能过剩治理促进工业结构优化进而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假设;其次,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衡量产能过剩治理效果和技术创新水平,并对工业结构优化指标(产业集中度、行业技术密集度)进行测度衡量;最后,运用系统GMM方法,使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影响机制的猜想。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呈现缓慢加重的趋势,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产能过剩治理效果不明显,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受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速度从2008年开始超过了东部地区;对影响机制而言,产能过剩治理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能过剩治理的过程中,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引导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技术密集度实现工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及传导机制存在地区和时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