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改良侧卧推扳复位手法与常规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后错型)的疗效,对各项疗效指标进行综合详细对比评价,希望能探索出更为合理的、优化的骶髂关节错位(后错型)的治疗方案,为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常规松解手法结合改良侧卧推扳复位疗法,对照组用常规松解手法结合复位手法(参照人卫版《推拿治疗学》[8]),依据改良的Macnab[9]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来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两侧髂嵴的高度差值(髂嵴差)的疗效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率为60%;对照组痊愈率率为16.7%。治疗组在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z=-3.251,p=0.001,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11]: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t=6.292,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改良侧卧推扳手法复位骶髂关节错位(后错型)优于常规复位手法。(3)影像学标准[1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骨盆平片髂嵴高点水平差值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2.977,p=0.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可以得出改良侧卧推扳手法复位骶髂关节错位(后错型)优于常规复位手法。结论:通过治疗前后的多项组内分析数据比较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对骶髂关节错位(后错型)都起到了良好作用;而比较常规松解手法结合改良侧卧推扳手法与常规松解手法结合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后错型),组间结果数据进行对比评价,改良侧卧推扳手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复位手法。